昨天下午的创作坊讲座邀请的嘉宾是黄维梁和许子东。两位学者就书评、文本和细读的内容分别做了简单的讲解。
首先是黄教授,围绕书评写作的“态度”和“方法”提出了“五之”和“六观”这两个阅读和解读之道。
一、所谓“五之”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乃为学之道,但同样可用于阅读、写书评,因为写书评本身就是为学的一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具体展开为:平时要多看多读多积累,了解不同的观点,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拿到一篇文章要仔细阅读,吃透文章的内容和精神;提出问题,辩证思考;发现新观点,新角度,有创意;从文本、事实出发,找出依据,论证严密。
二、“六观”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具体是指:观体位,就是读者要看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结构,这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有密切关系;观事义,简概之就是文章写了什么,从人、事、物、景分析背后的情感和主题;观置辞,就是分析语言的特点,比如修辞,风格等;观宫商,是有关语言声音方面的修辞,也就是所谓的音乐性,这在诗歌中尤为重要;观奇正,辨析文风和结构的特性,在当代是属于正统的,还是特殊的;观通变,就其表现手法从传统和创新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三、黄教授最后以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为例,用六观法进行赏析。
接下来是许教授的发言。他围绕书评写作的目的介绍了书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现代印刷工艺操作下的书评——为了出版书籍而写的书评。这种书评很多以商业推销为目的,写作者视其为“工作”。
二、学术期刊上的书评,多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其观点需要与众不同。
三、学业上的书评(功课),按老师的要求和方法,通常是结合作家、文本、文艺理论进行写作。
四、在介绍书评写作目的的过程中指出目前书评写作的两大方向:一是艺术上判断,分析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确立作家本身的价值高低。二是通过文学讨论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女性意识等议题。
五、总结:无论是哪种目的、哪种类型的书评,都不能离开个人(感情、眼光),要在文本中看到你自己(真实写出自己的,总能写出不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