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杨绛的《老王》后有不少感触。 那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杨绛先生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杨绛夫妇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失去了女婿。但是当时的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杨绛先生夫妇。他在杨绛先生一家没落之时,给予杨绛先生最大的尊重,在钱钟书先生生病之时,贴心地送上帮助,甚至在自己即将离开世界的弥留之际,仍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为杨绛先生送去香油和鸡蛋。老王身体残疾,饱受磨难,疲于奔波,可是他却有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他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老王这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人,值得同情和尊重。
杨绛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她更忽略苦难,而是突出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杨绛先生和老王有着一样的心态,即使她在这世界上遇到过太多太多的磨难,可是她的心中仍然存着一个善良的心灵,用最大的善意去回报这个世界。
文中,杨绛先生在老王去世后感到愧怍,这愧怍--------是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善良的人的一种愧怍;是对自己不能更多地帮助别人的一种愧怍;是对一个衰残老弱者的一种愧怍;是为自己并没有真正是发自内心同情关心一个不幸的弱者——更重要的是把对方当朋友,真诚的理解沟通的一种愧怍。杨绛先生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杨绛先生的《老王》全文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她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合上作品,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有一些像杨绛先生的文章里的老王那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不知道您是否也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