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82723/e1917f854d3f00ca.jpeg)
先明确几个概念和范畴。
01
本文所说的“学习”,是指学习系统性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结果是“学会”。
所谓“系统性知识”,我理解其特点是:有构建这门知识体系的基础性概念,概念明确无歧义,外延边界清晰;知识体系各部分有公认的、确定的逻辑关系。系统性知识,一般是公认的学问,而非某个高人自创出来的自娱自乐的产物。
“学会”,就是掌握这门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结构,相互关系和基本逻辑层次,以及如何运用这门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02
中国人做事学习,讲究“道”和“术”。明确完概念,那就把“道”先说出来。
一言以蔽之:
只要你还识字(有基本的阅读和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具备基本的逻辑常识,理论上说你可以学会任何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这就是学习之“道”。
这个“道”里面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你得认字,哪怕只认得一千个字,你也必须有必要的阅读能力和查字典自学的能力;二是基本的逻辑常识。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可以说,现有人类已知的成系统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逻辑推演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包括蔚为壮观的科学体系。
03
下面简单聊聊实操。也就是“术”
任何系统性知识,都有基本概念,所以,把基本概念搞懂搞透,这个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现在网络普及,各种知识和资讯都可以从网络上轻易得到,假如一时搞不明白,还可以在网络上提问;假如身边有专业人士可以指导你,那就更好了。
有哪些基本概念,都是什么含义,彼此是什么关系,各自起到什么作用,有哪些从概念出发的基本结论,各自回答或者解决了哪些基本问题,这些基本结论又构成了什么知识系统(小系统),这些知识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相互之间起到什么作用,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对复杂的问题)……如此一步步追问下去,这门知识的结构体系就逐步地建立起来了。
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推论与证明,包括典型案例和经典问题处理),这些都要记熟,达到可以脱稿精确描述和举一反三的程度。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要想学一门知识,记忆这一关必须过,没得商量,没有捷径。所以,自己想办法,形成自己有效的记忆方法,也是学习的一个基本功。
画图。画图是确定系统性知识相互关系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现在很流行“思维导图”,把这门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特征等等落实在思维导图上,让自己在全局上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对于学会和正确理解这门知识,很有帮助。
重复与练习。练习不仅仅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加深认知的过程,一旦掌握的一门知识的基本脉络和套路,那么程度的高低,就取决于练习了。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都是这个道理。
沉浸。能让自己沉浸在一门知识当中,这其实是个心理问题。从理性意识、感性的潜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反应,都能接纳乃至愉悦于对这门知识的学习,可以说你就已经上道了。出成绩和成绩的大小,只是时间问题。
输出。学会了,就得用,就得解决问题。这是巩固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技艺的不二法门。
04
明确几个要点
1、需要明确“学会”、“学好”、“成为高手”、“做出开创性工作”之间的区别。
“学会”上面说过了;“学好”是除了“学会”之外,还需要在专业程度上超过领域内的平均水平,甚至要达到前20%的水平,这是有确定的客观指标做支撑的;“成为个中高手”,那就得拿出站得住脚的成果,得到业内的认可;“开创性工作”,是指能做出对这么知识学问起到构建性作用的成果,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了,少之又少。
2、你和别人的差距主要是时间。也就是在这门学问上所花的功夫不一样,所以,不必嫉妒和抱怨,持续地做就是了。
3、年龄、性别、已有教育程度都不是学会一门知识的障碍。只要是可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只要是你下决心下功夫去学,没有学不会的(注意,再次是“学会”)。至于值不值得学和投入产出比,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说的是“学会”、是“入门”。
END
好,总结一下:
可习得的知识,只要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有基本的逻辑能力,“学会”完全是可能的。
熟记基本概念和基本脉络——记忆——画图——重复练习——沉浸——输出,按照这个流程,你几乎可以学会一切。
“学好”和成为“高手”需要假以时日,是有天分、资源、机会等内外主客观条件的,但是“学会”(也就是“入门”),几乎人人可为。
做个预告:学习的要素有两个,认字(有基本的阅读和查字典能力)逻辑常识;认字有赖于我们所受的基础教育,先不去说它;
逻辑作为思维的基本工具,也是绝大多数学问知识的组织模式,就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聊聊了。
因此,下一期,我会单就逻辑思维,做一个梳理。
好,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是Kevin.Stewart,我们下次再见。
Bye-bye
2020-06-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