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语:从去年开始,我会反复的阅读《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也会经常分享自己的感悟。一次分享,一位服务对象以为我想不开,会走向极端,各种劝解生命是那么的美好。服务对象的关心很温暖,但也让人哭笑不得。生命对我而言一直是美好的,即使有所不幸也不影响生活的意义。
经过漫长的煎熬与折磨,我终于拿到了驾驶执照。“喜大普奔”一点都不夸张,为了考驾照甚至一度出现焦虑的症状。回想这学车这段时间,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1.移动标准尺度
我天生方向感不强,操作能力比较差,这一切只有依靠后天的努力。别人可能半个小时明白的操作,我可能需要练习几天。驾校的师傅总是说:就是这么简单,看准点位熟悉方向哪边宽就用方向盘修。师傅说得也没错,有的学员按照师傅说的方法去做,完美入库,完美停车。可是但我这儿,就是不行,甚至师傅一度怀疑我没有听他讲,我没有按照他说的方法去练习。后来师傅才发现,我个子较矮,总是比别人看的地方还要远才可以达到考试的要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傅并没有看到每一个学员的身高,操作能力,理解程度的不同。如果教学中驾校老师能够有机会去移动某一固定的标准尺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车纠结。
2.标签化
学车过程中有比我后学的学员都操作很熟练而我还需要不停的练习,经常会被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自己虽然不是聪明异常,但至少智商正常呐。我都怀疑是否真的不适合考驾照,是否真的智商不够?
这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会文化,我们会认为很多事情就是理所应当,当遇到一个跟主流不太相符的情况,很容易的就给别人贴上标签。
某种程度而言我是一个蛮固执的人,针对同一件事我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有实践的可能性我会想要去试试看。就是这样,我会经常被贴上标签:固执的人。好像我是绝不会采用别人可行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不愿意去尝试,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
固执的标签甚至会影响到我的社交生活,让我在很多时候与别人讨论话题时会隐藏自己的观点,甚至可能我的建议是有益的。
3.同理
学社工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们需要同理服务对象,但是做到同理容易吗?
答案是不能!
比如我们向其他人抱怨最近真的很累,工作真的很不舒服,甚至会有很多原因。但是听的人会怎么回答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别人的回答)
“这样的工作真的很累哎”,这一句话很简单。但是讲述的人会认为,哎你真的有认真听我讲话,也有听懂我在讲什么。
同理会遇到讲述人较大的负向情绪,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评判情绪的正确与否,而是关注到讲述人需要被理解。
有意思的课程!有意思的理论——停车场理论!
社工实务随笔小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