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和科技公司的一些言论,中年危机这个话题一下就火了。各大科技公司一边裁老员工,一边大量招聘新人。年轻似乎代表着创新,有了年轻人企业就有创新力了。如果你过了35不是面一个管理岗,就会被人无形中鄙视。风险投资人也偏爱年轻的创业者。
我的结论和建议是什么呢?
企业的这种做法不合理中蕴含着合理。
不合理之处:
首先,媒体偏爱那些年少成名的故事,事实上过了35创业成功的人远高于那些20多创业成功的。所以并非只有年轻人才有创意,才能把握前沿技术。这只是媒体让人形成的刻板印象。
其次,年轻人缺乏经验,缺乏深刻的见解,创业失败的概率远高于岁数更大的创业者。
合理之处:
首先,大部分人并不会与时俱进,不断成长,只是最初几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很多年。这导致思维僵化,见识短浅,而且由于年龄形成的隔代,与新的年轻人无法融合,只能被破淘汰。
其次,面对上面的现实,如果大部分人不会与时俱进,那企业就只能把生活在时代前沿的人直接弄进来进行换血。所以裁老员工,招年轻人确实是有道理的,也不可避免。
最后,如果一个人无法从工作中学到东西快速成长,那高强度的996加班只会让这个人没有时间去自我充电,自我提升,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像一次性用品一样被丢掉。那些坚持自我提升的人也不愿意一直去做一份无法学到东西的工作。所以上了年纪还在找对于他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进取心,工作只是为了薪水,一般这种人也不太会相信、不太在乎什么企业愿景,不会去主动创新,任你如何鼓舞都没用。这种人无论对于创业公司,还是成熟企业都不是优秀的员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