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根本不够好?–拆穿「冒牌货症候群」的假象

我根本不够好?–拆穿「冒牌货症候群」的假象

作者: 荆建梅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10:52 被阅读0次

    我根本不够好?–拆穿「冒牌货症候群」的假象

    奥丽薇亚.福克斯.卡本尼、朱达.波拉克

    创意像蝴蝶,让人心生向往,却难以捉摸。学习像天才一样思考,训练你的大脑,就能让灵感源源不绝,尽情爆发你的绝妙好点子!

    当成功、能干的人认为自己其实所知不足,因此常害怕自曝其短而被他人认为是个假货,此谓「冒牌货症候群」。这是一种根深柢固的心理: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有时觉得自己不够好。

    自从心理学家首度辨识出冒牌货症候群后,研究已经指出,超过70%的人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冒牌货症候群也是突破性思考的一个障碍。假如你认为自己其实不懂正在做的事,害怕别人会发现你的短处与不足,又怎么可能会相信自己将能洞察到以往没有人看出的东西呢?你能想像爱迪生认为自己「不是发明家」,或贾伯斯担心自己「哪有才能去设计电脑」吗?

    但是,尽管看似反直觉,冒牌货症候群其实最常发生于优秀能干者身上。当我们在哈佛、耶鲁、史丹佛或MIT谈到这种心理时,全场安静到连一根针掉落,都能听到声音。当学生得知这种感觉被称为「冒牌货症候群」,并非只有他们才有这种感受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喜爱漫画书,后来成为现代「蝙蝠侠」系列电影制片人的乌斯兰说,他现在在制片场还偶尔会有这种感觉,他告诉我们:「我仍然会有这种感觉,觉得可能会有某个保全人员以为我是闲杂人等,走进来把我赶出去。」

    冒牌货症候群可能会是不错的激励工具,激发我们比别人更努力。但代价呢?首先,你某部分的大脑一直被这种想法占据,你试图争辩,想推开或躲开。其次,如果没有「足够」的成功,就会启动交感神经系统,静止你的创造力。再来,是最糟糕的,就是抑制你做出突破创新所需要的冒险。

    现在,我们终于有能应付冒牌货症候群的工具,不过,光是知道这种感觉的普遍性,就足以帮助我们减轻作用,降低影响。

    读到这里,你已经踏出第一步了。

    冒牌货症候群的主要成分,是自认为对工作、活动或职务的胜任能力不足,就主题而言,则是自认为没有能力产生突破。

    这种对自己的印象称为自我印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性格、能力等等的看法。人一旦形成自我印象,就有维持自我印象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的表现是:在注意什么、记得什么、接受有关于自己的哪些评价与观点为真等方面,有明显的偏向。换言之,自我印象受到自我巩固。

    应付冒牌货症候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改变你的自我印象

    在进一步探讨前,先提供两条捷径,让你能试着改变场域,使冒牌货症候群不再能有所作用。

    捷径一:改变标签

    试着改变你渴望达到境界的名称或形容词,看看是否有其他名称或形容词更能符合你当前的自我印象。举例来说,奥丽薇亚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创意的人,那么,足智多谋呢?是的。心灵手巧呢?是的。这两个形容词都让她感到自在,但「富有创意」就让她感到不自在,因为这不是她的自我印象,在她看来,这个形容词应该套用于那些有设计鉴赏力的艺术家、从事创作(例如音乐、绘画、戏剧)工作的人。创造力对她来说,是无形、难以捉摸的东西,她无法看到轮廓。但是在「心灵手巧且足智多谋」这样的自我印象下,她仍然达到相同的创造力。

    捷径二:翻转情境

    想想看,冒牌货症候群对于你有无经验、性格或背景的哪些部分,让你感觉自己像个假货?每次只针对一个部分,把这些都翻转过来:

    例如,把「我太年轻,无法胜任这工作」翻转成「我的年轻是一大优势,因为⋯⋯」因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所以对新科技有较多的认识?因为年轻,所以对这个客层有较佳的了解?因为年轻,所以对冒险或尝试新东西的意愿较高?

    或者把「我从未任职过这个产业,我不是这个产业的专家」翻转成「我不是这个产业的专家,这反而是一大优势,因为他们已经有够多的产业专家了,不需要再多一个,我拥有大量新观点与不同的经验,我可以把在这个产业以外学到的东西,带到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上」。

    微软黑带团队工程师绍尔说:「在微软,冒牌货症候群已经普遍到有自我生命的地步了。我们最著名的技术专家撰写了一个有关冒牌货的部落格,经常在公司内部被引用。当个冒牌货,简直比不是冒牌货更潮呢!」

    改变自我印象的3个限制

    在试图改变扯你后腿的自我印象时,以下3个限制可以派上用场。大脑在这三方面不是太有概念:

    程度:一连串的小事,处理难度可能不亚于一件大事,我们的大脑天生并不善于排序,你可以利用这点。这是一种「小赢」的科学,哈佛商学院教授艾默伯(Teresa Amabile)在个人与团队创造力和生产力、组织创新、日常生活心理学等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发现,其中一项发现是:即便是小赢,也能对人们内心状态产生极大影响。她在研究论述中写道:「研究参与者报告的许多进展事件,其实只是向前推进了一小步,但这些小进展往往引发很大的正面反应。」

    时间:30年前发生的一桩强烈事件,可能让你感觉仿佛发生于昨日。也就是说,重点是事件强烈与易于回想的程度,而非事件发生时间的远近。

    想像与事实的差别:如前所述,我们的大脑并不善于区别想像与事实。

    接下来,我们要教你如何使用前述每一种限制,一步步帮助你改变自我印象。

    步骤1:定义目标

    你想要怎样的新自我印象?静坐冥想教师,《全然接受这样的我》作者布莱克(Tara Brach)说,你可以如此自问:「怎样的你会让你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缺点?」你需要什么样的自我印象,才能达到你的目标?也许,你想要自认为是冒险者,或者,你希望自认为是个有创意的人。

    步骤2:搜集证据

    回顾你的过去,找出至少5件创意行动,5种你展现创造力的方式,并写下来。这些可能是重大的创意行动(例如,那次,我为整个计划找出一个解决方案);也可能是小创意(例如,我今天早上找到避开交通阻塞的一条途径)。这一步的重点是量,不是质。也可以把「创意」改成「足智多谋」或「心灵手巧」。

    步骤3:展示证据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兰格(Ellen Langer)与同事在1981 年,征得两组年长男士参与协助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实验。这群7、80岁的男士分为两组,分别被带往新罕布夏州一处隐蔽的修道院。抵达修道院后,他们仿佛回到了1950年代的世界:黑白电视机、旧时代的收音机、旧年代的《周六晚间邮报》。他们听的是1959年的电台节目「必利时赛马」,观看的是1959年的影片「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讨论的是那个年代的政治事件,例如美苏太空竞赛,或赫鲁雪夫。

    两组分别在不同时间于修道院停留一星期,只有一个差别:

    第一组被研究人员告知假装他们再度回到年轻时代,第二组则被告知只是在追忆他们的年轻时代。

    实验进行前后,两组人接受详细的认知与身体检查。一星期的修道院生活后,两组人的检查结果显示,他们在体力、听力、视力、姿态等方面都有所改善,甚至,连手指也变得更灵活了,因关节炎而弯曲的程度减轻,智力测验的得分也进步了。然而,假装再度回到年轻时代的第一组,改进程度大于只是追忆年轻时代的第二组,第一组的身体状态实际上似乎变得更年轻。

    兰格结论:「你的身体随着你的心境变化。」在修道院实验结束时,这些年长男士跟她玩起了躲避球,而他们平时用来辅助行走的拐杖被放在场边。她解释:「限制我们的,主要并非我们的体能,而是我们对于自我体能限制所抱持的心态。」

    为了让这个方法产生成效,你必须实际让自己环绕、沉浸于新自我印象的证据里,除了把你以前的创意行动列出,你也可以把你做创意或疯狂事时的照片张贴在房间里,任何展示你不受到社会性抑制的照片皆可。

    步骤4:拥抱新自我

    很多人以为,我们的行为源于信念与心态,但是社会心理学认为,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的行为形成并改变我们的心态。这种认知失调理论指出,行为对心态的影响程度,大于心态对行为的影响程度。

    《影响力:让人乖乖听话的说服术》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席尔迪尼(Robert Cialdini)告诉我们:「人们改变自我印象的方法是透过行为,有一种方法是,有系统实行与人们渴望的自我印象相符的行动。」

    如果你开始以有创意的方式来行为,就算新行为让你一开始感觉不自然,你的心态与信念也会渐渐改变而成形,降低内在的认知失调。到后来,你可能会想:「啊,原来我是个有创意的人啊!」比起自我鼓励性对话,例如:「我是个有创意的人,我能做有创意的事。」这个方法更有效于改变我们的自我印象。

    【书籍资讯】摘自《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根本不够好?–拆穿「冒牌货症候群」的假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cm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