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A股市场被搞得乌烟瘴气。罪魁祸首是两个“康”家兄弟——康得新和康美。这次事件发酵很快,性质很恶劣。
各位老板还不知道?我先给大家捋一捋。
一
ST康得新:
122亿资金不翼而飞,千亿白马就此陨落
ST康得新(002450.SZ)——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于2010年7月上市。2017年是康得新的高光时刻,此时,它是名副其实的千亿白马股。
2019
01.15
上清所称未收到康得新的付息兑付资金。
2019
04.30
√康得新披露2018年年报和2019年季报,称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3.16亿元。
√公司独立董事对这122.1亿元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账上有150亿,却无法兑付10亿债券?”;
√深交所发关注函,要求康得新自证122亿资金的真实性。
2019
05.07
康得新回函,称122亿元存放在北京银行,并有网银记录。
2016
05.08
北京银行回复称“该账户余额为0元”。
北京银行回复称“该账户余额为0元,该账户在该行有联动账户业务,银行归集金额为122.1亿元”。康得新账上的钱被归集到这个账户之后,这122亿便成了应计余额的概念,而康得新的账户实际余额还是0,可以理解为“看得见、摸不着”。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处在空头行情中的康得新已经连续几日跌停,并且有继续下跌的趋势,千亿白马股就此陨落,“122亿资金不翼而飞”将成为它退市前演出的最后一场“闹剧”。
二
康美药业:想用“会计差错”瞒天过海
是对资本市场底线的极端挑衅
康美药业(600518),成立于1997年,与2001年3月上市。多年以来,康美一直以“医药白马股”的形象活跃在公众眼前。
2018
04.26
康得新披露了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
2018
12.28
证监会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理由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2019
04.30
康美发布公告,自认2017年末货币资金多计300亿;这意味当年88%的现金都是虚增的。
康美将这一切定义为“会计差错”。
捋顺时间线后,我们极大可能会揣测康美的真实目的,并怀疑其“自查”的诚意:
公布财报前,康美CFO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哪儿?
长达八个月,百亿资金出错为什么没有发现?
却在证监会立案后开始“自查”,诚意在哪儿?
甩锅CFO“会计差错”,管理层的底线又在哪儿?
……
三
“两康”暴雷之后:
其他的民企老板将面对的是什么?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康得新的122亿资金是确实存在的,具体被谁挪用,挪用何处有待考察,但终究是回不来了。而康美药业的300亿根本没有真实存在过,只是虚假的一串数字而已。或许等待这两家公司的结局都是被“强制退市”,无法善终,但从此次事件中,其他民企老板可以吸取到哪些教训,才是我真正想说的。
有很多老板会说,这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已经是资本市场的潜规则了,只是康得新和康美这次玩大了而已,“财务造假”在没上市的中小型民企中也是“约定俗成”的“避税”手段了,你是少见多怪。
还真不是这样!
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证监会的财务审计是极其严格的。下图是部分2018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查的名单及理由;这些被查的企业,情节恶劣的会被强制退市,管理者面临刑事处罚;情节较为轻微的,也会在股价上遭遇重创。
对于未上市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相关部门的审查也是空前严格的。
到今年5月份为止,国家已经出台了数条针对民企的税费优惠政策,这难道意味着财税政策宽松了吗?大错特错!这意味着,国家在保证财政收入的情况下,给民企提供大量利好条件的前提是稽查标准和力度将会大大加强,以前“只网大鱼”,现在“小鱼小虾”也会一起被网上来。
因此,2019年作为“财务规范年”,对民企的要求是极高的,对我们民企老板财税思维的要求也是空前的。
那么,针对如此严格的财税环境,老板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在给数万名民企老板讲授财税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90%的老板都不具备必要的“财税思维”,这是相当危险的。
曾经有个老板跟我说:“我跟A公司做生意,找B公司开发票,相差一个点,一年是能省1000多万的税!”;
我问他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恶意虚开”行为吗?
他说“老师,这不就是‘生意’吗?……”;我听了很诧异。
我想说的是,这种行为不仅仅不能称为“生意”,更会断送你的“生意”,甚至会失去让你失去人身自由。不知道各位老板知不知道“虚开发票”的严重性:在国家税法改革之前,“虚开发票”是可以判死刑的,税法改革之后,虽然取消了死刑,但也可以判无期。其他年限不等的有期徒刑、补税、罚款就更不用说了。
企业的问题,有一半都是财务问题。
因此,老板只有提高自身的财税思维,从源头肃清企业的财税环境,优化企业的财务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想知道如何安全合法地“节税”吗?
想知道如何应对税局的稽查吗?
……
大家可以关注我的线下大课《老板利润管控》,课上都会讲到。点击查看详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