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塔建于l300年前的隋朝,塔身黄褐色,高有59米余,是六面九级。三面环山,一面农田,极尽江浙山地盆景之美。
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精美雕塑,历尽沧桑。
幽静清寂,更显庙宇庄严
“佛宗道源”天台山,连山皆碧,茂树常青。
青苔厚重,沉淀时间美学
乾隆帝手书“国清寺”三字。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与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
路过的香客,偶成一景
树高,屋矮,自带清凉。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国清寺中的荷花,仿若带着一丝禅意。
现有殿宇14座,房屋600多间,主要建筑都依清代官式营造。
建筑与绿植,浑然一体。
阳光忽隐忽现,长满青苔的地面,似乎有了生命,仿佛在呼吸。
凭栏观景,古意盎然
钟声远去,时间留下
隋梅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有诗: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
在这个园林与佛殿、禅房融为一体的建筑群中,静下心来一一寻觅古迹旧事,是件乐事。
佛门以坚持清扫而磨性,“除地之垢,扫心之尘”。
物尽其用,农禅合一,节俭修行。
法物流通处的义工们
门外的石榴树
一路岁月,听风来,看莲开,淡淡清清,这就是禅意光阴。
得少自在,正是精简主义。
修竹居其间,打一字,谜底再最后一张图
清寂,和敬。
乃多清凉。拜佛,其实拜的是自己,是一种心境。 繁杂的世事,患得患失,所以失却佛之淡然心境。所以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山寺僧者,每日参禅悟道,从前世逃离到今生,又怀着一颗明澈的心赴往来世,多为清淡苦禅,寂然寡欢。
横斜的树枝,平添了禅意深幽的气氛。
寺外,一低矮农房,甚是让人喜欢,它的野性,颇有“松杉影里何人不报佛心来, 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的意境。
这条路小石子路,位于进山前,颇有日本园林之风味。修竹居其间,打一字,谜底为“竺”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