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目:《无条件养育》:序言+前言
悦读心得:
一般人观念中的“好孩子”:表现乖/听话顺从/不给父母添麻烦。由此对应的“有效”教养手段:让孩子驯服/听话/表现合乎成年人期待。以奖励与惩罚为基础的教养将亲子关系变成了经济贸易。这样的行为后果法,忽略了行为背后的需求,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焦点在孩子的表现,无视孩子的感受。
对孩子的爱有两种出发点:“他们做了什么?”和“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家长的爱。后者的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们的爱。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从无条件接纳自己开始,无条件接纳孩子。
让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确保孩子内化我们的价值观不等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家长在家利用奖励刺激孩子服从,最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前唯命是从。有的时候家长会有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而长大后开始叛逆的想法。这可能是孩子小时候听家长的话,长大后开始听同辈或其他人的话。
是否无条件,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孩子做了算,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意图如何,最关键的在于孩子是否能够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我们希望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而常常给孩子有条件的爱,这需要我们思考:我们刚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乎孩子真正的兴趣和需要。
养育孩子可以考验人,应对未知和混乱局面的能力。
悦读书目:《迈尔斯心理学》:序幕+心理学的故事
悦读心得:
哲学家对思维的思考一直持续到心理科学的诞生,心理学家最初对心理结构的关注,被后来对心理机能的研究所取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