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认知的《金刚经》--法会因由第一;

我认知的《金刚经》--法会因由第一;

作者: 乐者s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9:31 被阅读0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已,收衣钵,洗足已,敷坐而坐。”

      《金刚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而大乘经典都是以菩萨为听法的主要对象,例如《华严经》和《圆觉经》都是列了大菩萨而未列声闻弟子,也就是说都是大菩萨,而没有比丘弟子。而在《金刚经》里,只提到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但是没有说菩萨。可见是有特别的用意;佛讲般若二十二年,一共是十六会,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已经是第九会了。弟子听佛陀讲般若妙慧也已经十多年,到了佛讲《金刚经》时,很多弟子已经不是单是只求自己解脱的小乘圣者,可以说多已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宏愿,所以最低限度说这批大比丘多数是由小转大的初发心菩萨,也有已见道的圣者。因此《金刚经》确是针对这批弟子讲的,他们的根基成熟,是可以接受《金刚经》的般若教授。

       经的开头会让人感到很平常,“于食时去乞食,著衣,持钵,乞食已,饭食毕,收钵洗足敷坐”圣人做事也那么有次序,那么平实、那么平淡,在做平常人在做的事。有人说这是一本平实的经典,但是如果不能在这平实之中有所发现,则难于真正看透此经。要于平实之中看到圣人境界,才是此经的着眼之处。

      由‘如是我闻’至‘敷座而坐’止。这一段文字可以静静地观察,看出佛陀在动作上、态度上,表六波罗密的行相。如乞食,是表布施波罗密。于食时,著衣持钵,躬行走乞,是表持戒波罗密。次第乞已,不择贵贱精粗,是表忍辱波罗密。收衣钵,洗足,经常如是,是表精进波罗密。敷座而坐,是表禅定波罗密。即在行住坐卧之中,表般若波罗密,处处可见,但无可言说,只如是而已。这一段寓禅意于其中,很多的学人都在习禅,恰应深入去体验。所谓蕴于中,形于外,神露于不知不觉间,表无住法的境界。这个法又在哪里?祂在做些什么?所以佛与比丘众于食时去乞食,著衣,持钵,乞食已,饭食毕,收钵洗足敷坐等,无不是告诉你般若妙用,这是佛不开口的说法境。这就是法会的因由。懂得这个因由才可能读懂此经。

      如宗说的公案,如师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讲法,则徒弟去开田多天完工,请师说佛法大意,师则两手展开给他看,佛法开示完了。这里又隐说了什么?想要通达般若的宗旨,唯一的办法就是参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认知的《金刚经》--法会因由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e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