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生命不息,采蜜不止(2017.07书单分享)

生命不息,采蜜不止(2017.07书单分享)

作者: 弓虽王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23:23 被阅读17次

在南京40度的高温中,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躲在空调房中,手捧一本书,求一份心静体凉,身心舒爽。本月的书单分享的题目来自李银河老师的《人间采蜜记》,仔细阅读老师已经走过的这些岁月,很难不感受到她对生命的热爱。这份热爱让浸透在冷气中的我,也不免热血沸腾。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作者:李银河

《人间采蜜记》是李银河老师的一部自传体,在这本书中,她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多面的生动的真诚的李银河。透过她的成长历程,我不得不承认,她属于那个时代极其幸运的一部分,家庭在风浪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波折;因为出身的原因没能加入红卫兵,从而没做下让自己后悔和惭愧的事情;上山下乡的痛苦生活经历让她从懵懂走向成熟,并且深刻意识到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后来的时光里读书,学习,经历生活,充实精神世界使自己得到满足。

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她拥有者社会学学者优良的品质:认真,严谨,踏实且精湛的文笔。我们的社会研究方法的老师曾不止一次地在课堂上向我们强调“写文章要惜字如金”,用冯唐评论李银河老师文章的话来说,即是“清通简要”,没有废话,没有多余的字。能够用寥寥数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使读者清晰明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尤其体现在专业书籍与文章上。相比一个儒雅的学者,老师在我心中更像是一个斗士,这一点体现在她的研究领域上。作为中国同性恋研究的冲锋者,她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保守的中国社会拉开一个口子,带领社会去关注、倾听、了解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为他们的权利奔走呐喊,这其中的艰辛与苦涩非常人所能体会。

除了自身的学术成就,李银河老师与王小波的爱情也最为世人所称道。在我所能想象的美好的爱情里,有他们的影子。如果说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我看到了王小波一颗热烈真诚的心,那么在李银河的笔下,我看到的是她的“山呼海啸”的回应。正如王小波在信中所说,爱是平等的。平等的爱才会产生彼此之间的尊重,爱情才会一如既往的新鲜。

李银河老师在书中提出了“采蜜哲学”:人间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活。自由奔放,随心所欲。生命不息,采蜜不止。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作者:杨熹文

李银河老师的“生命不息,采蜜不止”,用杨熹文的话翻译过来,则是“热气腾腾地活着”。永远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永远不为自己的生命设置底限,穷尽所有力量去探求自己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着单薄的人生,让生活变得热闹,让生命变得丰厚,让自己变得更加像想象中的自己。

作为一本非典型励志书,我总是在低潮的时候打开它,当作者的生活逐渐在我眼前铺展开来,当那些变化逐渐出现,当生活从冷清变得像一锅沸腾的水,我就这样醒了——没有人能将我从目前的生活中拯救出来,除了我自己。而躺在床上,吹着冷气并不能帮助我解决问题,只会加重我内心的忧虑,因此,我必须行动起来,做出改变,哪怕是细枝末节的改变,都会让我离现在的生活远了一点,离理想生活近了一步。

杨熹文在书中说到:女孩子有两种改变人生的机会,第一种是嫁人,第二种是靠i自身的努力。当整个社会都在推崇第一种机会的时候,那些努力的女孩子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周围人的眼中,努力成为了一种可耻的东西。所以,她在书中讲到,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也请女孩子尊重自己的努力。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女孩子而言,努力是一个多么珍贵的品质,努力中的姑娘是多么迷人,活得多么自在与充实。


                                       《干校六记》

作者:杨绛

王小波与李银河是我能想象的爱情的一种美好,那么杨绛与钱钟书则是另一种美好。每每读到杨绛与钱钟书的作品,总是感觉自己会看到一双眼睛:清澈,明亮,温柔,纯真,且满怀笑意。他们俩就像两个插着翅膀的天使来到人间,让人莫名感到心安。

在《下放记别》里,我为那只被拆成三部分的小床而伤心,不过幸好,这张小床最终合在了一起,“我们仨”也最终聚在了一起;在《凿井记劳》中,我明白了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来笔杆子写字与扛锄头挖井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需要扎扎实实将手上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在《学圃记闲》中,我看见了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像十几二十岁的小情侣一样,每天偷偷摸摸地见面,一解相思苦;在《小趋记情》中,我也看到了“人不如狗”,对比那些”敬而远之“的人,小趋的陪伴与情意在那个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在《冒险记幸》中,我仿佛跟着杨绛先生在黑暗里冒险,此时的她像个笨拙又勇敢的小孩,顺利跨越人生中一次次的险境;在《误传记妄》中,我更是对两位老人的泰然的处事态度敬佩不已,而看到钱钟书先生思考后一本正经地回答”没有书“时不禁莞尔一笑,果然爱书成性,名不虚传啊。

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像是汪洋,平静无风浪的汪洋,读着他们的文字,内心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仿佛这片汪洋不知不觉地包围了你,让你慢慢地静下来,安静地注视着生命,波澜不惊。在《干校六记》中,没有对苦难的刻意描写,没有那些让人落泪,愤恨或是无奈的煽情场景,有的只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拿着她童年的万花筒所看到的那些美好的记忆。


                                《民主,宪法和人权》

作者:费孝通

“终生踏遍青山,常将民生萦怀”,这是后人对费孝通老先生的评价。作为中国社会学界的泰斗,费孝通先生为中国的社会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统士人的忧患情怀,但又是一个现代型的知识分子”,时至今日,费孝通先生的许多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李银河在其自传中谈到费孝通先生提倡做社会研究要“做出故事”来,在《民主,宪法和人权》一书中,先生更是把这种思想淋漓尽致地贯彻到底。与其他的政治学,法律专著不同,先生在该书中竭力用平易近人,朴实的话语来向人们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用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促进读者的理解。可以说,阅读该书,使我心中几个长久以来的困惑得到了解答:政党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选举?制定宪法的目的何在?法律与权力,二者的关系应当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解答,先生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回答着你那一个个看似简单如常识却富含深意的问题,循循善诱,让你每一个问题得到破解的时候,不禁发出一声“原来如此”!

你根本不用担心你会看不懂这本书,因为费孝通先生竭尽全力让你明白“了解政治并不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比如在提到法律与权力的时候,他就用德国的历史来区分二者的关系:开国的菲德烈和亡国的希特勒有一个最清楚的区别,那就是,一个是把权力放在法律底下,一个是把权力放在法律之上,明白了这个分别就可以治天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不息,采蜜不止(2017.07书单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g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