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体风格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哥特(Goth),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同时,哥特也是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黑色装扮、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
哥特式文学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种,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偏爱黑暗凄凉的场景,18世纪中后期作为小说体裁而逐渐定型,一般认为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为哥特式文学鼻祖,在哥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吸血鬼,布兰姆·斯多克(Bram Stoker)的经典作品《德拉库拉》(Dracula)甚至在书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图象,可谓19世纪哥特文学以吸血鬼为题的滥觞。
哥特小说在浪漫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达到繁荣,但它并不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从正面描绘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是通过揭示社会的邪恶和人性的阴暗面来深入探索。两百年来,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哥特文学的创作,许多一流的英美诗人和作家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哥特小说也由此从通俗小说的“边缘地位”走向主流,形成突出而独特的哥特传统。
哥特式小说的结构模式表现为故事场景、人物范式、主题意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其中最大亮点,除了“哥特式古堡”外,还有“超现实恐怖”。所谓“超现实恐怖”,乃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受到某种形式的鬼魂、幽灵、怪兽或“不可知物”的侵扰而表现出来的害怕死亡或疯狂的高度焦虑状况。由于作品的极度夸张和渲染,读者对作品人物的这种“恐惧”感受既是“迫在眉睫”,又是“身置其中”。然而实际上,这种“恐惧”是由虚拟的“非常世界”带来的,不但不会有实际危害,反倒能让读者产生若即若离的特殊快感。“一个恐怖的场景,描写得越是荒唐、离奇、不可思议,我们就越能获得乐趣;而描写过于接近普通生活,哪怕是带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冒险经历,我们也由于缺乏出格的痛楚而不能留下记忆或思考”。
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奥特兰托城堡》被公认为是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着装并没有统一的制式设计,主要元素包括黑色、深色的衣服、银饰、黑发、红发或浅色的金发、苍白的皮肤、黑色的唇膏和眼影等等。配物包括十字勋章、五芒星、十字架、斗篷、披肩等等。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哥特风格:1.善恶之战,杀戮。2.绿色斗篷,怪人,巫师,猫头鹰,猫。3.魔咒,伏地魔。4.妖精银行古灵阁,火龙,地下金库。4.黑色斗篷,魔杖,飞天扫帚。5.吸血鬼,咒语书,羊皮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