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的
背
影
A Story of Father
起初读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学时期。年纪尚轻,觉得那是一篇有趣的文章,而真正“有趣”的地方并不了解。只觉不过是父亲送孩子上学的趣事,两个男人之间笨拙的感情交流罢了。今亦是少年,但回首再读,却油然的生起了沧桑的况味。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里,同样是温柔。不同于《荷塘月色》的释怀和平静。二十岁的少年模样,自是有独立和些许骄傲。起初因亲人去世而落泪,却不以家道中落而感到失落。父子同行时因父亲多次讲价而不悦——“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终在后来提笔时自嘲自己——“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父亲蹒跚的跳下月台为“我”买橘子,作者描写了父亲的许多动作和父子间的交流。如今在其看来,这些回忆是多么的感人。自想近况,父亲尽管东奔西走,独立支持家中事务,却仍是“老境颓唐”。壮年已过,在末尾作者看到信中的——“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不禁流下泪水。实是令人唏嘘。
我不免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属于那种最传统的中国式父亲。沉默寡言,只顾埋头苦干。也说不上慈父还是严父,因为印象中家里一切事宜都是母亲在管,而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极少回家。
小时候我极怕母亲,对父亲的概念却不深。有一次和隔壁的小伙伴玩,那时候还小嘛,也不知怎么就说到了各自的父亲身上,我那小伙伴是个淘气的,不知怎么脱口而出“我没有爸爸”,我一听,倒像被激将了,头脑一热也跟着大喊“我也没有爸爸”起来,两个傻孩子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叫喊了起来,蹦蹦跳跳还以为很好玩。正巧被我妈听到了,直接拿起门边的扫帚,一棍把我打倒在地,半晌爬不起来。偏我还不服气,只一个劲边哭边叫喊:“我就是没有爸爸嘛,我哪里见过我爸爸了”,如今想来,却是恨不得狠狠扇自己耳光,不知竟是让父母如何伤心了。
父亲在我心中真正形象立起来了是刚刚小学上初中那会儿。我考上了县第一中学,本来是件好事,无奈我从未离开过家,突然一个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又才12岁,便是十万分的不自在。我便日日在晚上捂着被子哭,又不敢跟老师说,与同学又不熟,就只能哭。终于有一天大着胆子找同学借了个手机,躲在厕所里就给父亲打了个电话。那边很快就接通,父亲的声音传了过来,他问谁啊,极普通,我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与踏实。我说不出声,便只哭。过了一会儿他大概听出是我,想哄我,又实在不知如何哄人。大概也知道我极不习惯,便问我要不要叫母亲来学校陪我。我知道母亲虽管事,父亲还是真正做主的,打给父亲电话也只是求他把我转到镇上的初中去,找母亲却是没用的,于是哭着请求父亲问许不许。他只是说让我先休息,明儿他决定。没想到,第二天父亲却直接到了学校。我极惊讶。他只说:
“我一切都尊重你的想法,但我得先帮你分析利弊。”
之后我还是留在了一中读书。也不似先前那样事事胆怯。只因父亲走时说到:
“你放心,一切有我呢。”
“你放心”,大概是我听到过父亲说过的最美的情话了。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有人对《背影》的解说,如下:
《背影》被奉为每个男人都应该去读的经典。非以大家之作为由,而是每个男人身上共鸣着的情感。 “父亲”在每个男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只有这个成长的男人才会了解。而同样的,“孩子”的成长,是每个父亲经历的痛与快乐。这便是父子之间特殊的情感。想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起初是从他身上得到了安全与满足,逐渐地被由叛逆生发出的独立而取代,“男儿志在四方,如何要困我在这四方”是每个男孩叛逆的借口,只有长大了才会发现志在四方却步履蹒跚。也只有长大了才会嘘唏自己对一直坚持爱自己的父亲伤害之深。
父亲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我还想不清楚。
但随着我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忽然在某一瞬间就豁然开朗了。比如。以前总以为他不回家是因为不爱我们,后来才明白,不回家正是因为爱与责任;以前以为父亲没本事,不会像隔壁小伙伴的爸爸那样帮他做作业,可是现在想起来,父亲已一己之力把我们兄弟姊妹抚养长大,维持一家生活,还没有受到多高的教育,那可不是极有本事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
——假装是分界线——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七点情书”,一个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听故事的情感树洞
撒泼打滚求赞
关注微信公众号“七点情书”,我有故事也有酒,就是缺了你这么一个陌生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