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有时候,读书,哪里是在读什么书啊,分明是在读自己。
我也曾不断目送过一个个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们用背影默默地告诉我,不用追。
不用追,即便是骨肉至亲,也都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行走,谁都有谁也无法理解的一面。
不用追的背后,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你追不上。
在父母离开人世以后,我和妹妹便跟着大伯大妈一块生活。
大伯为人老实,性格木讷,不善言语。
大妈则为人尖酸刻薄,一直为家里多了两张吃饭的嘴而整天跟外人抱怨,发牢骚,说什么“女孩子反正养大了就嫁出去了,谁还会记得你?”……
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一次又一次,而且很多次还是当着我们姐妹俩的面不停地强调着,言外之意我们就是两个多余的拖油瓶。时不时地甩脸色给我们看。当时年纪虽小,但是也明白她并不喜欢我们。
两个活泼乱跳的小女孩就这样变得沉默寡言,战战兢兢地,生怕说错了话,惹大妈生气。就连吃饭都会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即便我们小心翼翼,还是被她挑三拣四。大伯敢怒不敢言,偶尔跟大妈拌一两句嘴,最后都以大妈吵赢告终。
大伯话少,跟我们交流也很少。所以我们跟他也不亲近。日子就这么在漫长的寂寥和压抑的时光中苦苦地煎熬着。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竟认为过日子是一种煎熬。
终于熬到上了初中,过上了寄宿生活。在别的孩子因为离开父母的呵护而哭哭啼啼的时候。我竟然欢呼雀跃地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我的世界一下子就亮起来了。
虽然每周的生活费不过10元钱,但是我还是省吃俭用,能不回家的就尽量不回去。有时候我甚至好几周都不回家一趟。因为每次一回家,那种地狱般的生活一下子又让我找不到生的希望。
后来初中毕业了,我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我身上没有一分钱的学费,但是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那个胆小怯懦的我硬着头皮跑去学校找校长。
校长打量着我推着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子前轮盖已经不知去向。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小小人儿还不及车子一般高。身上穿的是堂哥的旧衣服,脚上穿着一双破了洞的解放鞋。由于紧张,大脚拇指在鞋子的破洞口钻出来又缩回去。
校长明白了我的来意之后,他问了一下我中考的分数。后面他略加思索了一番,对我说:“你先来上学吧,学费的事情以后再说!”
很感谢那个校长和学校,给了我继续上学的机会。后来学校也没有再收我一分钱学费。
上了高中以后,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得知大伯偷偷拆看以前同学写给我的信件,而且看完还把信给烧了。因为这个事情,我对他仅存的一点好感都彻底消失殆尽。于是我开始整月整月地不回家,即使是节假日我都宁愿一个人呆在冷清的学校里一个人过。
后来实在没有生活费也没有米了,我才回家一个下午的时间,回到家盛了小半袋米,我就马上要赶着回学校。
在返校之前,大伯突然拿着一盘炒好的肉片追了出来,说让我用瓶子装点回学校吃。我还在记恨他撕我信件的事情,头也不回地扔下一句:“我不需要!”然后就赌气着匆匆赶回了学校。
我又开始整月整月地不回家,宁可吃白米饭都不要回去。有一天,有个同学说校门口有人找我。我纳闷还有谁来学校找我呢。走出校门一看,是大伯。我欲转身就走,他从背后叫住了我。
他把一大袋米递到我手里,又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生活费塞到我手里,说了一句:“饭要吃饱,没米没钱了就回家拿。”然后就走了。
在那一瞬间,不知为何,我的心里竟然有一丝心酸。我隐约可见大伯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背已经有些佝偻,走路的步伐也有点蹒跚的感觉。那一个夕阳西下落寞的背影,竟然那样深刻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也是第一次那么长时间的站在原地,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最终消失在小路尽头的拐弯处,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在校园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后来我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偶尔打电话回去,电话那头的大伯依然话不多。你不主动问他,他是不会主动跟你说话的。我问他吃过饭没?他就回答吃过了。身体好不好?他说好。总之回答的话最长不超过5个字。
每年过年,我都会回去给二老拜年。有时候会给他们买衣服,带礼品,或者封个利是给他们,自己喜欢什么就去买什么。大伯不多说什么,但是看得出来,他还是挺开心的。
大妈的性格还是一点都没有变,不是嫌衣服不好看还贵,就是嫌钱给少了。村里有人跟我们说,她对你这样,你怎么还每年回来看她。
我笑笑,她对我怎样已经不重要了。我只做我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情。毕竟至少当年她给我提供了一个住的地方,不至于风餐露宿,流落街头。我现在对他们尽孝道也是应该的。
拜完年离开之时,从车子后视镜往后看,大伯还在原地站着,注视着我们车子离开的方向,久久不肯离去。这个不善言语的男人,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子女的爱。我竟然再一次泪眼婆娑……
或许,你可以在父母暮年的时光中,做一个最强有力的陪伴。但是,你永远无法翻越时间这道高高的山梁,抵达父母童年的岁月,去欣赏他们的青葱美好。
同样,你也永远无法抵达你孩子步履蹒跚的暮年,只要你在,他们永远都是你长不大的宝贝。他进步的步伐,永远都是你诉说不尽的骄傲和自豪,他远行的脚步,总是你最不舍的无奈和牵挂。
既然陪伴有期,在彼此交汇的时间里,好好爱对方,好好爱自己,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