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是否亦可以相为谋
-----阿拉丁956
有些道不同,也可以相为谋的;诸如曹操与荀彧。
曹操一直都知晓荀彧匡扶汉室决心之坚定,荀彧也一直认为曹操也是这么个出发点的,为此,他给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至于后期事态的演变,荀彧从帮助曹操到反对曹操,的确是曹操要改朝换代了,这完全背离了荀彧的理想,也就导致荀彧后来的对曹操的反对。不可否认,曹操起初是真的想挽救汉室之颓。
如果说曹操藏得深,荀彧没有觉察,也许有一点道理;或者曹操充分利用了荀彧匡扶汉室之思想,在移花接木地实施个人的野心。不管如何,这一阶段,他们是“相为谋”的。
记得莫言曾经说过:“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也就是说,人性不喜欢听实话,更不喜欢被挑战。你就顺人性,不说难听的话。该说的话,点到为止;不该说的话,只字不露。
这方面,曹操似乎更胜荀彧一筹。诸如:追查衣带诏一事,司马防或杨太慰均只是个小萝卜,翻不起任何大浪,这点曹操是心知肚明的。荀彧是否卷入其中,曹操是心中有数的,尽管荀彧没有在衣带诏上签字,但其精神领袖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荀彧不是不知道被曹操怀疑,但他却过于自信地认为“曹操知他”——知他匡扶汉室之决心、知他忠于曹操不会背叛他的忠诚度。的确如此,荀彧是忠于曹操的,但,荀彧也是忠于汉室的。
倘若此二者需要作出选择之时,走向对立面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毕竟“人心,最经不起否定。”
经历得越多,越能理解人性的复杂,也越不会简简单单地以“善恶或对错”予以划分。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有其理由和信仰基础,用“对错、善恶”简单区分本身就是缺乏深度的评判。
至少在走向对立面之前,曹操与荀彧是相互为谋的,尽管现实或事后诸葛亮明明白白地告知人们,他们并不具有一致的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