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中国书画应有的认识. B

对中国书画应有的认识. B

作者: 忘我道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9:08 被阅读0次

    (节选自《武当太乙神剑门字拳与书画》)

    关亨九

    拳宗云:“拳无字,内劲不出;字无拳,书法难精。”因我在行拳中对书法有所体验,故在课徒之余,记录《漫谈中国书画》以为文稿。

    人在社会中生活,无论是办一件事或求一种学问,首先务必对此事此学要有足够的认识,否则,就如盲人骑瞎马,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求学问如此,学习中国书画更是如此。

    任何人都有好美的意识和审美的能力,学习书画也就是好美的表现和审美的过程。但人各有所好,其性不一。有爱山水者,有爱花鸟者,有爱工笔人物者,有爱写意花卉者,有爱指画者……至于写字者亦如此,有人醉心于篆隶,有人偏好行草,有善大楷者,有善小楷者,各有所长。这些都是个人爱好上的差异。如果是欣赏,走马观花倒很容易。但要学习书画就并非易事了,故在学习书画之前,必须有相当的认识。以下仅就个人之见,谈谈对书画的认识问题。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专讲对书画的认识是失之肤浅,书画书画,写写画画,谁都懂得,一看便知,还有什么认识不认识可谈呢?这种看法对于只看书画之表面者来讲似乎是对的,但若深入到书画本身所具有的传统精神实质去认识,恐怕就并非如此了。要知道,中国书画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她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华夏精神表达于文学艺术形式上的一种结晶,其风格独特之处可主要表现于如下几点。

    一、中国书画是文人的“三绝”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人精神之寄托。古人将诗、书、画称为文人之“三逸”,又称之为“三绝”。此称谓有其一定的道理,凡书画都讲气、神、韵。气出自文章,神发于诗词,两者相合乃成韵。所以说,欲学好书与画,必先读书,读书必博览群书,多写文章,通于诗词,工于杂学,才能发文人之书卷气,写字作画乃能恰到好处。曾有一则历史故事,讲明代画坛上文徵明,沈石田,仇英、唐伯虎四大家的逸事。唐伯虎曾学画于周臣,后来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名高于周臣。当时,有人问周臣:“唐寅是你的弟子,你的名气为何反不如弟子高呢?”周臣答:“我比唐寅胸中少万卷书耳。”这个故事就足以说明中国书画与诗词文章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亦证实中国书画乃中国文人之逸事绝技。若你到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参观书画,所见其多系文人手笔。偶有非文人之作品,虽然外表好看,但内里终究是匠俗之气。此即可印证书画与文章诗词内在关系之关键所在。

    二、天才与自然相结合

    中国书画,是文人的内在情感天赋与大自然相和谐而产生的,它不只取于外貌的相像,而是文人(包括所有人)内在情感借助于外在自然变化的流露表达,书画虽系小道,但却与天地万物相应而生。《易经》序言中有云:“乾坤本属一物”。一物自有一物的乾坤,乾坤是大自然,万物是形象。又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诸物是其形、取诸身是切身之体会,石涛《画语录》第一章所阐述的由太朴散而生一划开始,章章都结合自然与书画之变化为一体,亦是取自《周易》的自然之理。讲先得先天之气,后乃冥悟后天之神韵,神气结合而成形,不拘泥于外形之象,而着重取形之似与不似之间来写其神韵之似,譬如一个人,他的外貌虽然很美,而内里缺神少气,其人能存乎?

    中国书画有其内在独特风格,仔细揣摸,用心探索,自能有所得,历代名家的字与画,不仅具有外象之美,而更蕴有内在精神之美。画有虚实,字有黑白,如果能领悟此中含意,则书画之道思过半矣。

    三、书画之工具

    中国书画所用之工具有中国传统的毛笔、烟墨、宣纸、石色(矿物色)及植物色等。笔用羊毫兔毫,墨用减胶墨,纸用宣城之宣纸,若有陈纸古墨则尤佳。溯及前代,唐有唐绢,宋有宋纸。若不用此文房之具则画多失润,无神采,甚至不成其为中国书画矣。学者勿以此为小事,慎而用之为妙。

    四、书画之程序

    工作有工作的规范,书画有书画的规范,没有规范就不免失之于混乱,书画的规范称之为书画的程序。

    字有横有竖,先横后竖者叫竖盖横,应先者绝不可后,应后者绝不为先。此外,还有左右之别,应左必左,应右必右,切不可颠倒紊乱,即使偶有变格,亦不失于大规范,万变不离其宗,画有钩、勒、皴、点……与字没有区别,善于掌握,一通百通。

    五、中国书画的纯洁性

    中国书画闲雅清高,一如泗滨之水,不受污染,脱尽俗气。学者万不可自持才华妄自造作,以致于误入邪径。我并不反对创新之作,但创新不是弃本,既使新的再好,也不能超出本的范畴,尤其是中国书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艺术思想之一个侧面的特殊形式,在艺术形式上有其固有的民族特色。因此,在中国书画的创新中,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创作,主要在技法上求变,以便更好的发挥中国书画的固有优点,而不是独出心裁的把中国书画改头换面,以致失去其民族特色的纯洁性。人类艺术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此中各具特色才显示出艺术的丰富内容,否则千人一面而谈何艺术的多姿?故无论学习书画或搞书画创作,都要有所分寸,万不可东抄一点,西拾一点,掺掺兑兑胡乱造作。若是这样往往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结果新的没创好,反而把根本给丢失了。就像国际友人要品尝中国菜的独特风味而你偏要将燕菜席中加入西餐的大菜和小吃,这无疑会使菜席变得中不中,西不西,而失去独特风味。故中国书画家也不可作中西掺兑的创新,以致使民族艺术失去民族的传统特色而变成四不像。更不可为了蝇头小利和出一时的风头而不顾一切,不勤学苦练而竟与市侩奸商勾结,被一般古董鬼和掮手所把持垄断,一味迎合时髦俗夫眼界,昧心毁坏中国书画的优良传统。如此作为不仅贻误了自己,更毁灭了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书画是中国古老文化一个重要成份,其纯洁性岂容受到侵蚀?保护其纯洁性是每一位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意大利人郎世宁在中国画坛上是位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仅能鉴赏中国画,同时也会画中国画,他曾说过:“中国的书与画,已经超过西洋的艺术,因为它是文人的书与画”。就连外国人都能有如此的认识,难道我们自己还能无视甚至是毁灭民族的瑰宝吗?

    六、对书画的鉴赏

    书画鉴赏,是指对书画的欣赏鉴别。凡是鉴赏家,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低限度要有艺术的本能。平生要多读书谱、画谱,书论、画论,多读名画、名帖。书画考证等等,多考查、多钻研,久之鉴赏能力自会提高。

    对书画的鉴赏不仅要求鉴别出其作品的真伪,历代书画家的风格、生活年代、姓名,裱装规格、收藏  出处等等,更要评估出书画的价值。对于古今名家作品不曲解,不趋势。不为利诱,实事求是地尊重作品的实际艺术价值,而作出公允的估价。所以说。书画为知音者而作,好的书画必须有慧眼才能相识。绝非市侩书画虫子可比(书画虫子即古董铺专为书画跑合拉掮),这种人不仅剥削文人的血汗,而且左右书画的价值。假借鉴赏,进行欺骗,冒充士人,招摇夸张,真乃文人之败类,艺术之鬼魅也。所以在书画认识问题上要多加注意。

    自古至今鉴赏家往往高于作家。所以大画家龚贤(半千)曾说过:“未学画先知看画,不知看画,学必差矣。今人仅有能看画而不知作画者,亦有能作画而竟不知看画者,能看不能画,其人不画则已,画必精。能画不能看,其人画可知矣,所以择师须考之于众论。”

    这一段话,说明能看画的鉴赏家高于书画家,他虽不能画不能写,但是他若动笔,必能一鸣惊人。这是因为他鉴赏的多,认识的透彻,眼界开阔,故能有如此之结果,并非出自偶然。所以说在学画之前,必须先对中国书画有相当的认识。  

    总之,对于中国书画首先要了解、熟悉,象交朋友一样,必须先了解,尔后熟悉,彼此双方互有感情,你对他有所表现,他对你亦必有所反映。学书画也是如此,你能熟悉书画才能效法书画。时时刻刻想着书画自然对书画有兴趣,有兴趣尔后有感情。你对书画有所察觉,书画对你才能有所突出。关键在于“专”,“诚”二字。专则能精,诚则能灵,只要肯于开动脑筋,一定会有所收获。管仲尝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即此之谓也。否则,纵然能写会画。也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终究成不了大手笔,甚至走入歧途,更谈不上成名成家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中国书画应有的认识. B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mb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