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期待自己的孩子优秀,成绩稳定,最好是出类拔萃。那我们怎么样去支持,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学,科学的方法很重要。
一、及时的反馈能激励孩子更好的完成任务。
1做一件事情,如果在长时间内得不到反馈。那我们做事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逐渐的减退。学习不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科目不断加多,不断丰富,难度不断增加的一个历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反馈。孩子们就会无意识的付出少的努力。因而及时反馈很重要。
2对于老师来说,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应该是在他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学习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后,依据作业情况来进行反馈。在考试的时候,让学生事前明了,不突然袭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就更加明确,注意力更加集中。有计划的去复习,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效果会更好。同时,在学习中给学生提供支架式的反馈。教师知道学生当前处在什么学习状态,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个基础上,搭出恰当的支架。让学生拾级而上,降低难度,增强目标性。效果会更好。
二、注重知识的结构化
1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的作业检测成绩很好。在一到大的考试就发懵了,不能将实际水平体现出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2我们平常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把学科知识的结构给学生呈现出来,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不知道。只有在不断学新知识的同时,要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了然于心,学科的知识结构不断清晰,知识后面的思维逻辑不断的掌握。形成像专家一样的知识组块。学生不仅学科的视野扩大了,而且面对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时,他就知道从哪儿下手。这是对所有学习者都有用的。
三、用间隔效应巩固关键知识。
1还有一种叫间隔效应的方法,对学生识记知识点,对于关键知识的牢固掌握有很好的效果。
2一个人要掌握一个知识点,需要精心设计5次复习反馈。第1次在新知识学习后,10分钟左右,检查学生对新知识记得是否正确,避免第1次记忆就出现偏差。这是在当堂就能完成的。第2次在新知识学习之后24小时,通过课后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状况,及时加以点评。第3次在新知识学习一周后。通过周测的形式,让知识再次出现。第4次,在新知识学习一个月以后。让学生复习该知识点,通过一些问题,具体的情景考察学生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第5次,在新知识学习半年以后。把这个知识点用在新的情境中评估学生能否准确的提取出相关信息,用已经学过的相关方法和策略解决新问题,得到新启示。到这一步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这个知识就被彻底活学活用了。
1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有动力,就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反馈不是简单的说很好,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能说到点上,点拨的恰到好处,他会心悦诚服的接受,对他的提升才有作用。而在反馈过程中,科学的方法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