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宾团队角色作为我唯一能够了解到的从团队角度进行个人行为模式测评的工具,它成为了我想要学习的测评工具之一。去年在参加主题沙龙的时候,现场买了由团队角色理论创始人,剑桥大学亨利管理学院梅雷迪斯.贝尔宾博士撰写的两本书,分别是《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和《团队角色-在工作中的应用》,这两本书都是蔺红云老师翻译,蔺老师同时也是贝尔宾在大中华区独家代表处的创始人。
贝尔宾博士在剑桥大学亨利管理学院70年代开始的高管沙盘实战的管理游戏中,通过多年分析研究,总结出成功团队的角色构成。他给团队角色下的定义是:在工作中个体在群体内的行为贡献与人际互动的倾向性。并提出了“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的观点。贝尔宾博士的团队角色理论对企业高绩效团队构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今天要谈的是其中的第二本书《团队角色-在工作中的应用》,该书2017年9月份国内出版。与第一本书重点在阐述团队角色理论本身有所不同,这本书更多地关注团队角色理论在自我发展、识人善人、人际互动与团队组建与发展方面的实践应用。全书充斥着朴实无华的学院气质,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有些地方略显拗口,不时出现的黑体字“智选优才“稍有推销自家测评系统之嫌,但瑕不掩瑜,对于在人才及组织发展领域里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经典书籍。
本书开篇提出在后工业化时代,工作岗位性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依靠证书、技能和经验选拔“合格“人才应转变为选拔“合适“的人才,接着澄清了一些自我认知和发展方面的困惑并提出团队成员自我认知的一致性是一个团队成熟的重要标志,进一步通过全面分析9个团队角色的角色关系,梳理了职场人际关系并提出了处理棘手工作关系的建议,本书最后写到搭班子建团队的艺术并拓展到领导的更迭和继任问题。
HR在筛选候选人时,除了经验、技能和背景之外,还会确认一下和直属上司的气场合不合。但气场到底是什么,我们很难说的清。了解到团队角色的角色关系以后,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团队角色理论告诉我们,有些团队角色之间天然就相处融洽,而有些角色从根本上就不太和谐。设想一下,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智多星和一位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和流程做事的执行者一起共事,他们俩要面临什么样的沟通问题。
贝尔宾博士还提出,一个人的弱点,其实不过是优点的另一面,优点越突出,弱点可能就越明显,如果弱点不影响优势的展现,就不需要对弱点进行干预,就像玻璃一样,它质地很硬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很脆。所以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员工身上最突出或者最自然的团队角色上,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让此类角色发挥出更明显的优势,而不是盯着他们不擅长的方面进行发展,导致事倍而功半,这点和盖勒普的优势理论不谋而合。
虽然现在我已经完成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评的认证,但这本书仍然是我理解和加深团队角色理论的必备工具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