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作笔记,无作他用
《周易》虽始于卜问吉凶祸福,但对卦的释义,目的却主要是提高人的道德境界
《说卦传》写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将仁和义结合起来,是儒家的创造,二者的关系像阴阳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仁指人的善良博爱,义指人的正直信用,儒家认为,只有博爱信用向善明辨是非,才能达到一种以礼义秩序治国的崇高境界
《易传》立人之道的仁与义,正是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中心内容,而政治伦理正是依靠礼仪来实现的,儒家把仁和礼统一起来,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呼,周代便有五礼
礼在中国古代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存的,儒家学说把礼看作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指导思想,极力主张封建民分等级观念,十分重视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以及宗法理念
汉代以后,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历代统治者都把三礼作为基础,形成了礼为中心的儒家思想,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矩准绳
礼要从证名分分等级开始施行,所以要从辨方证位做起,《周礼》第一句话就是,惟王建国,辨方证位,正位就是正礼制等级之次序,辨方则是为正位服务
这种礼仪制度反映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上至朝廷王臣,下至庶民百姓,成为约束古代中国人行为的一条主线,皇帝上朝行政就是古代礼仪制度的典型写照
按照《三才图会》来对照紫禁城建筑布局,就不难明白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建筑排列,正是礼制等级秩序分明的产物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衣食住行均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渗透着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建筑物是古代人们创造是最大和最多的物质产品,因而以建筑形式来明辨居住者等级身份是最有效的
建筑成为礼制这个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上至宫殿下至民居,都和礼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王国维说,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已经不再有着单一的居住或使用的物质功能,在许多方面更是表现出礼制的秩序,政治伦理的精神等非物质文化的内容
建筑的布局规模形式色彩装修都转化为一种礼的制度,成为完成政治目的的一种工具
《考工记》是被看作建筑礼制而列入《周礼》之中的,在古代建筑从来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建筑专著屈指可数
但建筑常常被作为礼制的制度而被明确列入各朝代的礼仪典籍之中,可见建筑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功能的内容,社会需要礼制伦理是第一位的,物质功能则是第二位的
如果可以把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门学科的话,称之为社会建筑学也许更为贴切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出发点总是把人和社会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人的人生观由来已久的反映
能与天平起平坐的只有人,老子实质上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统治地位,如家更是把现实的人生社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人的价值更加肯定
在注重社会人生这点上,与西方建筑体系相比较,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是十分明显的
中国古代建筑少有超过人体尺度的形象,连那些佛寺道观也均是以宜人遂生的面目出现,即便是祭天地的祭坛也没有像皇宫一样在城中占据显赫位置
建筑的择中说到底还是人的居中,王者居中,权力居中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构图,就是以墨子提出的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为基本构思
古代男女概念是与阴阳相通的,所以前朝后寝,前堂后室,某种程度上也是男女之礼的表现形式
这种礼仪后代愈加讲究精细,历代统治者也做出了种种规定,以至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庶人各有等差
古代天子自外郭城门至宫内燕寝,共设有五重门阙,明清北京故宫还保留天子五门制度
不仅建筑的形式,甚至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选用中也融进勒礼的内容,使营建技术与礼制统一起来
大木梁结构中,拱枋是最小的构件,又是多次重复使用的构建,与其他构件密切联系,以其作为建筑模数是很有道理的,材有八等,根据建筑等级高低而选用
这样不仅满足了殿堂高大壮瞻或形式贴切的理智艺术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结构力学要求,可见八等材的制定,即使建筑等级制度的产物,又是对建筑技术经验的成功总结
先根据礼制选定重要殿堂的用材等级,以此为准再依次选定前后左右殿堂挟屋门廊用材等级,再结合土地规划庭院尺度模数规划,一个布局严谨等级分明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就规划完毕
《营造法式》是一本集政治经济技术甚至艺术于一体的系统性很强的建筑专著,他的各种规定对后世的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建筑的礼式布局是中国建筑民族性之一,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为有礼有义生活之民族,礼为社会秩序之实现的重要内涵,是中国人的一个追求理想的途径
这种严谨的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自由度,在建筑创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一个整体与个性的问题
儒家也提出了礼乐之治,礼是秩序,是线性的,是硬性规定,乐是礼的艺术化,是非线性的,是礼的补充,是可以发挥的东西
宫殿是礼为主导的,园林则是乐的天下,故宫前三殿威严有加,但后花园则欢愉自由,不过在传统社会中礼有支配地位
对大量的土木工程来说,必须要有系统性,以避免礼制的铺张浪费,所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发展出高度的系统化
《营造法式》的八等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做法》中的十一口斗也是一个系统,他们有规范序列的尺寸,有合理的比例,几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却展现出神奇的作用
荀悦说,天下之本在家,在封建时代的中国,等件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家国同构,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细胞
在宗法一体的封建社会,宗族家庭也是以礼作为维系家族团结互助行动一致的主要力量
国家与家庭不过是大家小家的关系,历代统治阶级对家庭的安定是十分重视的,家庭是实现礼制的主要对象之一
《易传》中把乾卦喻为父,坤卦喻为母,其余六卦又冠以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不仅把八卦看作一个家庭,而且已经把礼制秩序观念与家庭相关联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家人卦专讲家庭,家人就是一家人,说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
家人卦中,上卦九五与下卦六二都得正,象征男主外女主内,各守正道,所以此卦名家人
家人卦主要是阐述治家的原则,即孝悌为一切的根本,治国必先安家,家礼的制定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家人卦也成了家庭住宅设计的指导思想
为了整个家庭家族的团结一致和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伦理的自制力,以三纲五常为基础又制出种种的族规,家规,家法,种种法规给家长以绝对权威,俨然是一个小皇帝
《涑水家仪》中提到,用一道门,把男女主仆之间的关系明确起来,建筑就是这样在礼仪伦理的观念支配下而最终完成的
周代士大夫住宅院落前有门塾,四周绕以围墙,墙后部设有侧门,房宅位于院落的后半部分
房宅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较大的空间成为堂,堂内侧有两楹柱将堂又分为前堂和中堂,堂是待客聚会之处,后部为室,是家人寝宿之处
东北角和西北角为北堂,是女主人处理内事之处,设有专门出入的门户,体现男女授受不亲的男女有别之礼,后世称中堂大人为父亲,北堂大人为母亲就是源于此
这种设计很巧妙,家人的其他次要活动不会影响到堂的活动,这在功能上是合理的,且又满足了伦理礼仪的要求
住宅建筑的功能与礼制在周代已经融为一体,之后再也没有分开过,而且这种住宅实际成了后世合院式建筑的母本
典型的四合院形制,完全是一种礼制精神的反映,慈父孝子夫唱夫随事兄以梯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在住宅建筑上转化为现实
北京故宫的规划中,朝廷在前,宫寝在后,文华卫左,武英护右,所谓天地之道阴阳之理的格局,其实就是礼制秩序的反映
礼制秩序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独有的规划设计逻辑和依据,反过来又强化了礼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因果,成为了古代中国建筑体系中最鲜明的特色
住宅最能体现中国人本的建筑空间,它不仅在构造上满足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需求,注重结构的精确逻辑系统,更重要的是注重营造人的品格修养和养生空间,具有品味自然的意蕴
中国的传统建筑已经超远了人,而成为了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可以养身养目养心养生的空间
为什么世界其它建筑体系的屋顶总好似向外凸起或平直坡面,唯独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包括日本韩国朝鲜等一些其他东亚地区建筑屋顶是向内凹曲的?
一种没有信仰的模仿显然不会延续那么久,而中国的木结构同样可以建成不反曲的屋顶
《西都赋》中写的是反宇的屋顶,既可遮阳又能获得良好的采光,还能使雨水下落得更远一些解决防水问题,可见屋顶形制是基于一定的功能要求的
这种曲面屋顶的建造方法在《营造法式》中叫举折,这种做法十分严谨,以至于归纳成数学等差公式,所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架形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技术形成的屋面,不仅有着良好的物理功能,而且优美的曲线使得建筑物生动起来
除此之外,这种严谨的规定更是一种古代人们的意匠的追求
在殷周之际,盖天说就形成了,古人观察到每天的日月,认为天是圆的,地是平的,即天圆地方说,在战国和西汉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的理论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后来伦理道德化了,圆与规联系起来,方与矩联系起来,而规矩也超出了制图的标准,上升为礼制和伦理道德的规范
伏羲和女娲分执规、矩,借喻规天为图矩地取法,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成为人们日常规范,现实的注重社会人生的礼制制度,使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理论归结到礼制上
同时由于凹凸的屋面是一种收敛空间,易与外部协调,是一种柔性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谦让,和西方攫取自然空间是大相径庭的
体现这种思想的卦,就是大壮卦,大壮卦震在上乾在下,壮大必须正,正大才光明,要正就要遵循礼制伦理,坚守正道,把握中庸,外柔内刚,立于不败之地
大壮卦象上阴爻就是柔曲的屋顶,阳爻就是方正稳固的地基,这样规天补地刚柔相推礼乐相济妙不可言,所以每当帝王要大兴土木,必借大壮之名
建筑的礼制化伦理化秩序化系统化成了古代中国建筑设计追求的最高目标
人们将心中的神圣之物,崇拜对象或者喜闻乐见的故事,寓意吉祥的花鸟山水,以各种艺术形式布置于屋顶,供奉于天,将人们的视线转向天空,寄希望于天,寄希望于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