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很重要的一个主张,这个观点在刚看到的时候让我感觉很多困惑都得到了解答,也是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刚读的时候我不能理解这句话,想着为什么呢?人的烦恼千千万,怎么可能只有人际关系的烦恼。
后来发现,很多烦恼归根结底,还确实都是因为人际关系,有以下三方面:
一、自卑感是来源于人际关系
人为什么会有自卑感呢?从源头上来说,是因为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但是,人又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
这种欲求被称为“追求优越性”,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但当自己无法达成理想的样子时,与此对应的,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当自卑感产生时,人为什么会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自己的缺点呢?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先讨厌自己了。
二、讨厌工作是为了躲避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还有一些工作上情况也是因为人际关系。比如,在工作中遭遇重大失败,老板不认可自己的工作时,大家就开始讨厌再去公司上班。
这些情况其实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职场环境中人际关系的问题。
3、人际关系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我们受赏罚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容易会按照别人的期望去生活,有时候是父母的期望,有时候是社会观念的期望。
“拼命寻找认可”也是以自我为中心,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
就像很多时候,人之所感受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所疏远。
不光如此,我们也会反过来希望家人或同事能按我们的要求来对待我们,这本质上,也是希望别人能获得我们的认可。
实际上,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的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那人际关系中这么多复杂缠绕的问题怎么解呢?阿德勒给了一个方法参考: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变化。那如何辨别这谁的课题呢?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关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这个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根本无法左右。那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其实也是因为没有进行课题分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世界上应该是会少去很多烦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