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7.11-27.13】要义:

【27.11-27.13】要义:

作者: 静_8831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22:46 被阅读0次

    27.11 讲的是如何克服私欲成为圣人的问题。阳明先生认为做圣人就必须遏制私欲,把私欲在未萌生前加以防范,在萌生时加以扼制。

    27.12这一段是陆澄与王阳明讨论儒学致知之功夫和佛家的思善恶问题,也是儒佛之辩。陆澄认为随物而格之功夫不易实施,以及此功夫与佛家不思善恶、本来面目之说有所不同。王阳明则借佛教本来面目来说良知。他说良知就是心之本体,宁静是本然状况。良知自辨善恶,而无须另去思善恶。他指出,致良知功夫与佛家的体段功夫,大略相似,所不同者只在于佛家有个自私自利之心,而儒学是要培养良知,依天理发动,致力于家国天下之事事物物之中,便不必刻意去除念头、不思善恶,否则便陷于“断灭种性”和“槁木死灰”状态中。

    27.13 这段阳明先生说了“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也是"必有事焉"。这和陆澄前面说的“提念头、必有事、致良知、常惺惺”都是一回事!阳明先生批评陆澄在这段提的问题说得支离,自生迷惑,对“本来面目”未达一致之疑,都是因为有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7.11-27.13】要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ry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