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教小朋友小古文《宋濂嗜学》时孩子们的提问,不能不感叹现在孩子的聪明!
宋濂回忆自己小时候家贫,没有办法买到书,只能从有藏书的人家借书,然后亲自抄写,有时候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砚台冻得非常坚硬了,手指也不能屈伸,还是对抄书这件事不懈怠!
讲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提出问题了:他买不起书,怎么能买得起笔墨纸砚?他用买笔的钱攒起来不就能买书了吗?那时候不是都有活字印刷了吗?他抄到哪里啊?……我不能不惊讶,这已经不再是读死书的孩子们了!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也不完全相信书中所写的,还能结合已经有的知识来思考问题,更不会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心里讲,很喜欢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们,他们有着如此的热情和好奇,这正是现代孩子们该有的样子!
当然,我得解答他们的疑问。
首先,宋濂所处的时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在类别上还有限,有些书即使想买也买不到。其次,书籍在古代从来就不是贫寒人家可以企及的,即使是到清末,读书人获取书籍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抄写。因为相对雕版而言价格低廉,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抄胥”,也就是专门替人抄书的工匠。哪怕是不少以藏书著名的藏书家,由于经济原因,收藏书籍的主要途径也就是借书自己动手来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