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韩偓诗集评注》,其中一首诗有“吹齑”一次,知为典故。
原诗:
访同年虞部李郎中(唐·韩偓)
题注:天复四年二月在湖南
策蹇相寻犯雪泥,厨烟未动日平西。
门庭野水䙰褷鹭,邻里短墙咿喔鸡。
未入庆霄君择肉,畏逢华毂我吹齑。
地炉贳酒成狂醉,更觉襟怀得丧齐。
此诗写于诗人贬谪后的一次访友(即同榜进士李郎中),在颈联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这次贬谪的忧恐心情,以及对仕途的些许怨忿。句中“吹齑”一词如何解释?
齑,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吹齑,比喻因受挫折而过分小心。《新唐书·傅奕传》:“惩沸羹者吹冷齏,伤弓之鸟惊曲木。”拿俗语来说,就是“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几种用的情况:
一、典故还原取本意。
与君共贫君饷我,吹齑不学屈大夫。
——江邻几邀食馄饨学书谩成(宋·梅尧臣)
逐臭如闻鲍,吹齑若探汤。
——题吴生最乐轩(宋·孙觌)
邻光因借烛,道味肯吹齑。
——忆寄方子清时子清久留吴中(元·吴莱)
二、引申为倍加小心,含褒义。
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
——秋兴十二首 其八(宋·陆游)
履影无伤犹不忍,吹齑虽误亦当然。
——平昔(元·刘因)
三、引申为矫枉过直,含贬义。
许昌岁暮有怀(清·尹耕云)
——急事有谁歌采艾,覆羹无补到吹齑。
吹齑胆怯空思勉,沦骨恩深未易酬。
——奉诏过都代书寄昭文相公(宋·宋庠)
四、引申为谨小慎微,带自我解嘲义。
亦既吹齑矣,还能吸醋无。
——柬惠安同安叶陈二明府并烦安溪林明府寄似(宋·刘克庄)
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述怀二首 其一(元末明初·蓝仁)
五、反用其义,含褒义。
凤雏骥子定须继,惩羹吹齑非尔伦。
——送毛东镇(给谏用成之子)(明·杨慎)
临分苦语岂浪出,惩羹未可疑吹齑。
——曼农省余塞上同游云泉寺为别用东坡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韵(清·张佩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