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满阳光的地方你才能光合作用”,也不知道在何时?何地?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今天用作文章的开头。一个努力积极不断向上的圈子是可以重塑你的人格魅力的,在认识我们写作组的女神们后我是这样认为的。那天看到田园和面包干姐姐在探讨毛姆的意识流写作时,我被她们的话题深深的吸引着。《人性的枷锁》也是这个时候走进了我的视线,这个书名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是第一次从她们口中听说?还是久违后的重逢?我不得而知,总之这本书,我定要去阅读是当时内心唯一的想法。
不乱于心,不困于卑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塑造分为5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而书中主人公菲利普就在学龄前期失去双亲,加之身体上先天性跛脚,对于一个开始主动探寻生活自理的孩子来说,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能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或许是这份残疾让幼儿时期的菲利普自小就敏感,希望被重视,母亲离世后他告别佣人,教母和朋友时,周围人投来的同情心反而满足了他受万众瞩目的感觉。家庭母爱父爱的缺失,器官的残疾,这无疑造就了他的性格敏感的前期。
不乱于心,不困于卑让他开始深深的背负起那份自卑感的,是他步入健全同龄人的校园时期,“他们在玩‘跑猪圈’的游戏,菲利普看到一个男孩跑过去,想抓住他,但是因为瘸着腿跑不快,所以扑了个空,另一个男孩模仿菲利普笨拙地跑步。剩下的人看见都捧腹大笑,也开始一瘸一拐地绕着菲利普跑,他们大喊大叫,笑声刺耳。所有人都被这个新发现的乐子逗得不行。其中一个还绊了菲利普一脚。他重重地摔倒了,膝盖被摔破了,当他刚挣扎着在哄笑中站起来,却又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要不是有人拉住他,保准又会摔倒。这些男孩都忘了游戏的事,只顾着戏弄菲利普。”毛姆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对主人公内心底层最真的声音描写的十分精准,我似乎被带进了那样一个场景,仿佛与他们同处一堂,亲见所行,被嘲笑的人是我,被欺负的人是我,被捉弄的人是我,我是那样的感同身受……
不乱于心,不困于卑从小我的右半身被红色的胎记附着着,说不幸也幸运除了腿弯那部分到夏天时会因为穿短裤,短裙而裸露出来,其它的都长在隐蔽的地方(嘿嘿)所以打小我既喜欢夏天也恐惧夏天,我怕会被各种好奇心与异样的眼光所盯视着,工作以前,我的衣柜里没有一件短裤,没有一件短裙,话说哪个女孩不爱美?哪个女孩会不希望在能有梦的年龄拥有一件公主裙?我试图尝试过穿上裙子坐在教室里,可是动不动就有惊恐的表情摆在我面前(你那是什么?),异性如果问之,源自自卑,我就撒谎说身体过敏,久而久之懒得解释,也就懒得穿了。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异样被投来鄙视的目光,得不到认可的时候,如果家人朋友甚至社会不能正确引导,身体缺陷以及社会因素都将导致人们强烈的自卑感。因此,毛姆刻画菲利普的人物性格特点我有切身体会,也就更能懂的那份敏感背后自卑想要彻底颠覆,摆脱的感觉,这份枷锁深深的卡在人的喉咙中间,令人痛苦不安,想要挣脱的欲望……直至今天,在自己喜爱的文艺森女系裙装时,每每尝试挑战时第一眼就会看看镜子里腿弯那块红色的胎记有没有被遮住?不同的是,今天那份强烈的敏感与自卑能化而浅之。我不断的强调给自己,别因为太去注重别人的眼光而丢失了真正的自己,别去放大自己的缺点,让它羁绊着你前进的步伐,假使你能不乱于心, 不让杂事与外界的眼光扰乱自己的行为的决心,这变是顺从了自己,回归与本我。假使你能不困于自卑,就能够多点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机会,进而也能理智地评估情势,是否我们就能离想要的那个目的地近点?
不乱于心,不困于卑或许是阅历与年龄的见长令我更加明白,每个人都自卑过,不论是自己的比较还是外界的压力,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重要的是你怎样恰到好处的理解它,接纳它。人和人最需要的是尊重与平等,所以每每周围有那样的人出现时,我只会把他当做健全人去对待,投去的目光是真诚的尊重。请不要把别人的缺陷当笑料,或者投入异样的目光,任何一种恶意中伤,心怀叵测的人,即便是四肢健全,他的心灵必定是也有残疾的!残奥会上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残疾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不幸而只是不便!我们渴望象正常人一样奔跑,正如正常人渴望飞一样,虽然很难实现,但从未放弃追求的梦想!
自卑感往往来自成长和家庭,积极和聪明的人会理性地看待自卑,甚至从自卑中发现价值。我更加期待读完这本书,更加渴望了解菲利普是如何挣脱内心深处的枷锁,如何一步步走向自信,接受一切,回归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更加想要知道他是通过什么弥补了生命中的缺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