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
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评注】
「树上挂曲尺」即「朱」,树即是「木」,木上曲尺,则是「朱」字。
「遇顺则止」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于西安建政,国号「大顺」,大明天下到此为止。
「未已」即不止、未毕也。北京京师虽被攻陷,但宗室陆续在南方建立政权,历时18载,史曰「南明」。
1644年,李自成于西安建政,国号「大顺」。
1644年,张献忠称帝于成都,年号「大顺」。1644年,福临登基,年号亦是「顺治」。三者皆带「顺」字,此绝非巧合,但却与《烧饼歌》无关,而是源于正德年间,进士梁亿的《遵闻录》。
参《遵闻录》载,‘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
或许《遵闻录》所载,不过是民间传闻,抑或坊间笑谈。然李自成、张献忠,以及清朝显然是将《遵闻录》所云作为了谶纬之依据。而《烧饼歌》在编撰时,亦是将此收入其中。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
【评注】
「万子万孙」指万历之子、万历之孙,暗示大明江山传至万历之孙为止。
「宗山」即「崇」字,而「上贝衣」则是「祯」字,与首句相合,明确指出是万历之孙崇祯。「行」去也,此处有故去之义。
崇祯自缢、北京易主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朱由崧于南京即帝位,年号弘光。然短短一年,南京失陷,南明至此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故曰「不复」。
「十八孩儿」意指崇祯朝太子朱慈烺。崇祯为大明第十七朝,至太子朱慈烺排序十八,因未曾登基,故曰十八孩儿。北京城破后,朱慈烺未能逃离,面对波云诡谲之局势,自是「难上难」。
此处「十八孩儿」并非暗指李自成之「李」,否则与下文重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