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虽然作者张维迎先生是知名学者、名校名教授。
对经济学的兴趣,还是由敬琏先生、于轼先生、张五常先生的著作中激发起来的。于轼先生的作品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分析的微观经济学尤其是择优分配原理,让人茅塞洞开;敬琏先生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和分析,确有独到之处;张五常先生的经济分析思路,给了我很大启发。当然,还有厉以宁、盛洪、张维迎、樊纲、林毅夫等都是我喜欢的经济学家。
总觉得一门学科就是一个思维,“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人是利己的”“物以稀为贵”等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但在中国古代,经济还不被人重视,商人还受到歧视。甚至到现在,还有人认为“无商不奸”,观念偏狭得可怜可笑。
其实,在中国古代,最早把市场经济玩得通透的应是管仲了,反面的典型则是专制主义的商鞅了。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有详细阐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回到这本书来,张维迎对企业家的精神进行了归纳:1.对盈利机会的警觉性 (也就是能比别人看到更多赚钱的机会)2.简单化 3.想象力 4.毅力和耐心
然后围绕这几点进行了将近30万字的论述。
就这么?
看完全书,感觉这简直就是事后诸葛亮,倒推因果而已。至少没有说服我这个外行。
这四个精神套用在其他社会头头上,照样可以。
我认为企业家和一般商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家是心中有信念、或者信仰的人。有对社会和众生仁爱之心的人,能超越一时一地一人局限的大格局的人。而这一关键的点,张维迎先生恰恰整本书不言一词,让人遗憾。
看《杜月笙传》时,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是难忘。杜月笙说,不怕其他任何帮派,就怕某某某,因为某某某人不要钱不要名还不怕死,真不明白他们为了什么。 杜月笙不明白的是某某某人心中的信仰,他不明白也不为过,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信仰,怎么会明白呢?
有些商人有能力,没信仰,只要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做。这当然无可非议。不过如果要作为企业家来说,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行为标准就是自己的信仰和信念。
如同孔子和商鞅的区别。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不愿意降格以求;而商鞅说服亲王,帝道不行,降为王道,王道不行,再降为霸道,总有一款属于您!这是思想家的做派吗?
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信仰,生意做的再大,也只是商人而已。
可惜张维迎先生在著作中只字未提,况且书中所举论据,颇有些以点带面,说服力实在不足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