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的人际关系极好,无论走到哪儿,她都能结识一众姐妹。
大多数年纪比她小,现在她八十几,她的朋友多数才六十多,最大的也不过七十几。
名副其实的大姐大。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那些阿姨的兴趣爱好跟老娘完全不一致,她们有的热衷打拳舞剑,有的爱进出麻将馆,有的喜欢广场舞,还有的就是围着老公孩子转。
而老娘,是到处溜达,捡废品,领免费鸡蛋,疫情期间少了聚集,老太太加了好多养生群抢一分两分的红包。
从没听过老娘八卦谁家的家长里短,但是各家什么情况,她门儿精,一问一个准。
老娘也有不和,就是婆媳关系。
在孙子孙女眼里,奶奶慈祥得不能再慈祥,变戏法似的给我们弄好吃的,走亲访友赶大集,四个孩子一个都不落带出家门看热闹,玩的沙包是奶奶缝的,抓的“老牛”(刚出土的蝉)是奶奶烤的,香甜的醉枣是奶奶泡制的,困了饿了,找的不是妈,而是奶奶。
夏夜,在我们身边扇扇子讲故事的是奶奶;病了,守在身边的喂药问想吃什么的也是奶奶;悲伤或欢喜的时候,第一个想找的也是奶奶。
奶奶爱孩子,爱热闹,可是奶奶的晚年,是孤零零的,在外工作的爸爸将全家都接了过去,奶奶因为无法适应高海拔一个人独守老屋,每每想起奶奶,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
妈妈和奶奶有矛盾,孩子们都站在奶奶一边,觉得自己的妈妈心眼窄、不容人,离开奶奶后被妈妈教育,“苛刻”一词又贴在妈妈身上,而实际上,妈妈对我们真的很爱,再难,也要带着家里的病孩子四处寻医问药:再苦,也要订一份牛奶给孩子增加营养;只要你想学,她也会想尽办法让你把学上下去,哪怕这个孩子是一年又一年的复读。
奶奶是好奶奶,妈妈也是好妈妈。在“十年媳妇熬成婆”额守旧规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婆婆缺乏对媳妇的尊重,媳妇缺少对婆婆的理解。
奶奶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在他们那个年代,或许是常见的,如果换成现在,任何一件拿出来都有可能成为死对头。
之一,妈妈嫁入门后好几年,当家的都是未出阁的小姑子。
之二,妈妈将陪嫁的瓷瓶视若珍宝,却被奶奶拿去腌食物,造成损坏无以修复。
之三,奶奶在家未注意,孩子掉进井里差点送了命。
以前不懂老娘,等懂的时候,自己也经历婆媳关系,经历生子养子的全过程,差不多也进入老年。
我的婆婆,是个精明的生意人,走过南,闯过北,卖过毛线,开过饭店,豪过也潦倒过,以我的情商,根本没法跟老人家过招,好在我们没住在一起,因为老夫子自幼跟着他姥姥姥爷吃住,求学时如此,工作后也依然如此,只逢年过节才去他妈家看看,婆媳关系淡然如水,与婆与媳,都是幸事。
只是苦了我的老娘,孩子是她带的,事是她忙的,生气争吵也样样不少,把母女关系弄得跟婆媳关系一样紧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