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热爱和人生的价值,于是我在2016年10月决定走心理学的道路,但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跨行的难度显而易见。我在咨询了一圈老师前辈后,得到了这样的信息:非科班出身的,想走进心理咨询,第一步需要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这步不太困难。第二部就是系统跟着一个老师系统学习一个流派,这个就需要在社会工作坊处学习,一个系统流程下来,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更重要的是,短期集中学习后想从业,因为没有经验和锻炼,面对着没有来访者的尴尬境地,很大一部分咨询师的夭折就在于此,其间还必须面对着督导选择和个人成长,这也需要选择和花费巨额资金。这对新手咨询师来说选择合适的流派老师难度很大,而且授课仅仅局限于传递理论并没有实习见习的机会,平台对于咨询师来说过于狭小。综合考虑,我决定考取心理学专硕,而北师大专硕具备一流的导师团队,科研团队,实习见习督导平台,更专业更系统更科学的培养。而报考xx辅导就是考研路上的一条大捷径。
在职考研的难点在于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而且久疏于学习,学习的习惯和状态也很难找回来。为此我在17年制定了三个目标,5月份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检验第一轮复习成果,6月考取项目管理师证书,9月份前往xx集训检验自己第二轮的学习成果,12月考研前再进行完第三轮复习。目标的设立一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状态,二是阶段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可以说,我的考研复习在16年12月就开始了,既然时间少,那就提前准备,做好每个季度、每月、每周、每天学习规划和分解,剩下的就是严格执行的问题了。
在日常的复习中,我切身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计划的拖期问题,拖期问题似乎对每个人来说都无法避免,我的拖期主要集中在下班后的应酬、精力不足以及懒惰情绪,不过想解决的话,办法总是有的。因为下定决心换行发展,很多不是非去不可的饭局就不去了,这也是考研必须想明白要付出的代价;此外我养成了去健身房运动的好习惯,增强自己的体能状态,也为最后三个月冲刺打下牢靠的身体基础;面对懒惰情绪,我采取了上班直接把复习资料装在书包下班去学校自习的办法,自习室的环境是想偷懒都不太好意思的。此外,作为工科男,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做题和重述,此两者都是为了检查你学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你看了多少上面,因此xx发的套题我早早就做了起来,到了9月份更是疯狂的三天看完一本书并做完其对应得xx练习题,上完晚自习离家还有两公里,这就是我学习的精华时间,安静的街道上,我出声复述今天我学习到的知识点和做错的题,掌握了艾宾浩斯曲线的你们也一定懂得的。
在最后三个月的冲刺阶段,我请假参加了xx的集训,这可以说对我提升最大的一段时间,集训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之前学习的知识点是求大求全,但集训15天时间是专门针对北师大专硕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会立刻区分出哪些该看,哪些不用看,哪些重点看,哪些只要了解就好,辅以针对性的真题,进步真是神速。集训第一天测试我只有80分,学后220分,专业课在集训后应该说问题已经不大了,后期多数是巩固再捡捡漏,所以也是很感激马老师和xx集训的,让我专业课最后取得了259的高分。
政治很惭愧的说我只考了59分,而且是分配精力最少的一课,复习时间在10月中旬开始,一路刷肖秀荣的1000题、8套、4套卷,中间辅以xx的政治题。
英语我是在16年12月准备考研时就开始准备了,准备的方式很简单,下个知米app,每天背诵40个单词,坚持到考研结束大概刷单词刷了4遍,单词关一过,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刷题有xx给的专硕真题,自己也买了黄皮书真题,这些就够了。作文推荐下老蒋的吧,全是套路,我背了8篇老蒋的,很实用,不用过多投入精力了。最后也考取79分。
考试那两天,我觉得复习战术上的已经很难影响到太多了,更多的战略上的考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吃穿住行,尤其是异地考试,考场的点必须提前一天去踩熟,穿的不暖和临时买件衣服也好,住的地方远不远,吵不吵,中午有午休习惯的同学尤其要注意。其次是心态问题,一是可能的失眠,很不巧,我晚上基本两点才睡着,午休也是闭着眼睛而已,起床都费劲,但请相信自己的本能:因为上了考场的你一定会战斗力十足的;二是前面没考好导致心态崩溃问题,我的个人方法就是如果感觉第一科真没考好,试着使用下ABC合理情绪认知,判断这个是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还是自己胡乱猜测,保持自己活在当下而不穿越也是很重要的。最后在考试过程中,时刻要有时间观念,三科考下来我的考试时间都是不够用的,这就要求必须有取舍,比如专业课的实验题很难,看一眼就继续往下走好了,短时间内抓住我们最大量的分才是关键,临危不乱,暗示自己是最棒的!
考研一路看来,充满着平静和淡淡的幸福,我在学习路上遇见了女友,彼此相互依偎,患难与共,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考后的我更多的是风雨之后笑看夕阳红的从容吧。相信19届的你们也可以做到的,我在北师大,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