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一天起,日行一万步就成了健身的标配。比如衍生的快速走一万步,早晚各走一万步,中老年也可以一万步……如果按照一步75公分来算,一万步相当于7500米,也就是7.5公里的长度,成年人得连续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
叨姐没有形成连续健身的习惯,但近些年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家人的督促,也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身形,几乎每天睡前都做半小时瑜伽,总体上还是有效果的。先生就更加明显,他的体重可以上下浮动20多斤,也没有特别的健身习惯,主要是靠日常规律的作息和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大概是国人越来越在意自己体型的见证。要搁在十年前,或者还在读书的时候,健身似乎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有时间到学校操场跑跑,看看男生们打打篮球,相约去爬爬山滑滑雪,就是最常见的锻炼形式了。毕竟北京缺水,没有水上水下运动的习惯和场地,健身方式就少了一大块,也没有阳光与海滩的性感展示机会。
移动互联时代,的确给健身软件提供了一个蓝海市场。最火的莫过于keep,即便我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密切关注创业公司的故事,也不再那么密切关注明星企业的融资轮次,但还是能轻易了解到这家头部企业的跑马圈地速度。那时候的健身房开设速度也是令人震惊,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的年轻人和新中产人士就都办了健身卡,不会一套健身理论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晒肌肉和线条成了习惯。类似的现象还有马拉松热和跑步热,当然后者的生命力要持久得多。
让叨姐感到恐怖和不解的是楼下附近健身房派发传单的人数和频率。我记得只有那么一家健身房,但每天都雇佣了不下十个人在十字路口派传单。家里人还真办过一次卡,但体验比较差,游泳池的水质堪忧,健身教练则是只顾着办卡,于是再也不敢去了。看着传单上不变的地址,流水的名字,就知道城头变幻大王旗,不知明天换哪家。没想到健身房也成了资本逐利、游资圈钱的标的,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和底线。
不仅如此,在凯德mall这样的黄金地段,迷你的甚至无人值守的健身房也日渐大行其道,叨姐观察过一家,生意还真不错,顾客90%以上都是年轻的少妇和美女。帝都女性的消费能力真是不容小觑,花在自己身上的钱真是很舍得,不单单要有好看的颜值,也要有诱人的身材!
至于健身房里私教和客人的关系,那真是可以写成很多部小说了。知乎上这样的帖子一直很火,都是描述各地健身房男女教练的心得体会和日常见闻,当然还有他们努力营销的战绩。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是靠这个吃饭的,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总不能天天出了汗该赚的没赚多少。
健身这个话题会一直火下去,但靠谱的健身房,又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