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是个非常好的话题。我们也确实到了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第一次对“长期主义”产生认识,是在2017年的听到李笑来老师的课程,听着听着突然一身冷汗。
李笑来的个人成长体现了一种令人可怕的连续性。他得益于父母的视野,对未来有了更好的的规划,而且在新东方的平台遇见贵人,有友相伴来一点一点实现的步伐,都是按照一种有远见的视野展开的。
比如对比特币的购入和长期持有,因为对其价值的认知,以及对货币知识的认知,两相比较;提现了有视野,就有连续性,一种目的的连续性,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
专注力和连续性,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让我第一次领域到“长期主义”的力量。
专注力,是让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在经济学中,效率来自于竞争优势、来自于分工、来自于创新。这里第二个事例是写作的长期价值和被动收入,尤其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为什么他能写出这样的一本书?实际上就是他的专注力,对更高效率的要求,摸索出来的一种创新。其实,比分工和创新更基础的概念是“专注力”。只有专注力,才能持续改善效率。
单单课堂教育,带来是主动收入,非长期的,作为一位长期主义者,写作并著述成书那是长期主义转化成长期价值的成果。
一句话,要想获得持续的成功,就必须要有“长期主义”的观念,并在这种长期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保持专注力和连续性的能力。
二、专注力和连续性的关系
我们单有专注力而没有连续性,也实现不了长期主义的价值。我们从大的视野和长远的格局眺望,为什么西方对中国心怀恐惧和戒心。
在我浅薄的认知看来,社会经济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人、组织和社会。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专注起来是很可怕的,一个组织保有专注力就会非常可怕。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不全面,比组织更大的是社会,如果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社会保持专注力,那种可怕是无以复加的。
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有影响力的大国,如果举国专注,中国梦的实现就是指日可待的。
三、见识与远见
已故的深圳的开拓者袁庚先生回忆深圳的改革开放试点在蛇口,当年划了后海那小小的一牙地方,颇为自己的胆怯而后悔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懊悔的,毕竟当年关起门来与世隔绝30年。
没有见那有识?
广深高速公路北起于广州市黄村立交,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北段相接,南止于深圳市皇岗口岸附近,双向六线行车,全长122.8公里,宽33.1米,双向6车道、全封闭、全立交,全线设有路灯照明,限速120KM 。
广东酝酿建高速公路在国内是最早的。修建广深高速公路的想法由港商胡应湘先生最先提出。胡应湘1935年生于香港,其父胡忠是香港有名的“的士大王”,后成为地产商。早在上世纪50年代,胡应湘留学美国之时,就详细分析考察了高速公路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为此写了数万字的论文。胡应湘认为,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紧密相连,随着港澳及内地经济发展,三地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发展高速公路势在必行。1978年底,胡应湘先生就提出,想投资修建一条联结香港、广州、澳门的高速公路。1981年,胡应湘进京时就携带了广深珠高速公路的建设图纸。
胡应湘建言,有三条高速公路中国非修不可。一是北京至天津,一是沈阳到大连,一是广州至深圳和珠海。这以后,胡应湘多次到国内外考察,进行可行性研究,甚至自掏腰包请内地交通部门专家赴欧美考察。
1980年,胡应湘在广州向任仲夷、刘田夫和梁灵光等广东省领导详谈修建省港澳高速公路的必要性和具体构想,呈上线路走向的草图。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代他提出修建广深珠高速公路时,不但公司内部反对,连内地都有大批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一位内地工程师朋友直言:“我们连自行车都买不起,怎么会需要高速公路呢?”
许多人认为他“疯了”,有人笑话他:“高速公路,脑子粘线了?中国有几辆汽车呢?中国连自行车都要走后门才可以买到。”高速公路在当时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夏虫不可语冰。
今日广深之间除了广深高速外,,除了高铁后,又增建了沿江高速,即使如此,广深高速现在日均车流量达40万辆次,是当年预算的8万辆次的5倍。
四、长期主义的基础是远见
长期主义的基础是远见,远见的保障是连续性,连续性的效率提升是专注力。
如上所述,胡应湘先生如果不是其父从事交通业,他求学美国,获得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学成后,他就回到了香港,先当了5年建筑工程师及在港府工务局任职。
父业子成,游方发达国度,见识高速路网,任职港府工务局,这里是完整的连续性和专注一个领域,另外我们脑补一下当年开放初期思想的束缚和禁锢,历尽艰辛建成首条高速,这不是专注力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