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警惕学生的“世故”变成极致的利己主义

警惕学生的“世故”变成极致的利己主义

作者: 小城雨田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09:55 被阅读0次

    警惕学生的“世故”变成极致的利己主义

    网络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发表自己的心声,更多的人也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资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心理属性,致使网络更多充斥的是负面新闻。让许多学生早早领会“世故”的目光。

    父辈时代,学生毕业后,开始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他们的处事方式与思想多数停留在“正义感”,处处必然受阻。随着碰壁次数的增加,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三观波动,分解重组后,学会了一套“世故”的处事手段。

    父辈年代,青年人的“世故”演变是渐进式,没有网络无处不在的浸泡。他们真正达到“世故”,是在建立家庭,结婚生子后。这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的妥协。渐变的过程较慢,人的“三观”是一个塑造与改变的过程。本质上,那个年代的人是环境所致的行为“世故化”。思想与情感依旧保留一丝纯真的赤诚。

    现代学生,一个小学生、中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已经获得一种成年的圆滑。家长,老师会赞扬,“这孩子聪明,将来有出息”。请注意,我们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定义孩童的“聪明”,不显得有些荒诞吗?成年人明白这些思想、行为对于他们将来在社会的发展大有益处,却没有分清与成年人世故的区别。成年人在社会中“世故”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权衡。即使这件事看起来,从物质层面达不到趋利避害,但一定是获得了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心灵。学生不一样,他们的“三观”,准确的说,现今普世的“三观”并未完全建立。如果从小受到“世故”熏陶,“三观”必然“世故化”。什么是“世故化”的三观,就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且这种利己主义不是一种权衡,不是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

    本能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观察一岁的婴儿。如果母亲嘴里有一块饼干,他会伸手去撕,去抓。不会讲什么礼让,也不会懂得母亲的恩情。现实中的我们都会理解,小孩子嘛!就是这样。这里的默认就是小孩子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本能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个十几岁,甚至成年人做出从母亲的嘴里抢夺食物。这种行为不是一种自私,因为他的“三观”里没有礼让的思想,并确认这是一种对自己有利有义而不该受到批判的行为。

    有些人会认为我的演绎有些夸张,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还真有,否则啃老族又是怎样的存在!

    对啃老族鄙夷之处,在于他们可以工作却放弃工作,依靠父母,维持生活。我们的批判思想,符合当下社会的普世“三观”,并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剔除普世“三观”,以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思维看待这件事。不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学生的“世故”变成极致的利己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if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