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学时,我一直不能理解那些阅读不流利的同学,你看,课文里这些字咱都认识,没学过的生字有标注拼音,我们连着一句一句念出来,不就能达到“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
可是有些同学偏偏不能,比如我的同桌李胜。
“李胜,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语文老师开始“挑读”,我坐得笔直笔直的,希望老师能挑我来读,可他偏偏挑了李胜。
李胜磨磨蹭蹭站起来,捧着课本,开始结结巴巴阅读课文。那时我们已经是五年级了,正学《少年闰土》那一课。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早听到闰土这、这名字……”
我坐在位子上,听得难受极了,恨不得站起来替他读。
老师却很有耐心,一直等着他读完,第三自然段其实很短,李胜却读得最是艰难,特别是最后一句。“他是能装弶(jiàng)捉小鸟雀的。”
他读:“他是能,能,能装,j —i —ang——jiàng,装弶捉小、小,小雀麻的。”
他顿了半天,把小鸟雀读成小雀麻,我原本快要憋成内伤,那一刻再也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同学们也都跟着笑起来,老师破天荒没有批评我,而是叫我带李胜好好把课文读熟。
李胜怎么可能会听我的,他说他就是不喜欢读书。于是他的学历就终止在小学毕业。
听说后来他学了木工,听说他进了家具厂工作,听说他结婚了,听说他自己开了家具厂……
三十来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再见过一次面,所有的消息,都是听说而已。
前年我回老家,在省城逗留了几天,李胜从老乡口中得知消息,联系上了我,非要请我吃饭。
我是有些忐忑的,想起小学时我嘲笑他读书不流利,嘲笑他写作文时把坟头比作馒头,嘲笑他抄我的作业都能抄错……如今他要是嘲笑我过得不如他,我可真是无地自容。
结果吃饭时,我看他比我还要忐忑,他紧紧张张地说,大的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你是教过书的,给建议一下考哪里的学校,选什么专业好……
他说,这些年,虽然机遇不错,误打误撞赚了一些钱,但是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艰辛,最大的苦头,就是没有文化的困扰,看个合同看不全,听人说话听不出一语双关,预算个费用也得麻烦别人……
他说如果他有文化,工厂早就扩大化了,不会像今天在夹缝里生存,赚点辛苦钱。他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可能会有更大发展了。只希望儿子女儿都能多读书,做个有学问的人,目光长远,胸怀开阔。
我忽然就对他刮目相看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李胜虽然文化不高,但贵在有自知之明,他没有一般人小富即安的心理,也没有赚了点钱就膨胀的思想。
而且他知道弥补,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重视教育,支持孩子读书。
令人欣慰的是,李胜的大儿子那年如愿以偿被北京一所高校录取,学的是建筑设计,如今,也快要大学毕业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