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送上来的成绩单是湘豫联考的成绩,最高分105分。
两个班级平齐,并不是一个难看的对比,关键问题是核心成员的成绩不在圈子里,或者说由那么多的不应该,和理当如此。
又一次难看的成绩出来了,我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为什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不来呢?
如何去衡量班级这34个人的成绩呢?
迟迟看不到信心和希望,是这一个月才有的事情呢?还是两年多的打击已经形成局面和气候了呢。
之所以说频繁出现的成绩,确实是等不起的。
其实也能看到高三以来的考试频繁。
这周是湘豫联考,两个班级最高分都是105分,全省最高分146分,这是一个圈层的问题,排名是72名。
上周是标准化测试,数学成绩的最高分88.5分,是一个线下的学生。
关键是高分也上不来,那低分他不停的低。中庸之道的博弈,我需要如何平衡和把握呢?。
重点照顾到底照顾什么,每个人的感受呢,还是哪个意义上的内容。
按照我的感受去理解,最起码预设的情节要能够有足够的意图,注意设计的模式,出发点要能够清晰。
需要去照顾每个人的感受,但他不主动的反馈给你,我不需不知道他的需求呀,
如何让学生主动开口,主动回答问题是一个技巧性的内容。
我今天想到的方案是发现了有六排学生,每天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必须找我问题,如果我没有见到问题,那么我就会第二天必然要提问。这么算起来也算是有个有效性的跟踪。
互动过程是提问,或者是找到一个变式题目,找我讨论。
考试的那一周,提前合并小组,按照每周一个循环的模式进行。
不同学生都必须要找到我,让大家课间活动起来。
今天晚上的自习课时间,是前两节课。中间解决了一项检查作业的问题。
走到教学楼就已经响起来预备铃声了,我是走着去学校的。鞋子湿透了,裤子上也有淋湿的痕迹。
暖干了,下课回家了,没有一口水的功夫。下课的课间,完成一项作业批阅,发现两位同学的作业需要重新运算和检查。
另外一位同学记得提醒她继续检查和跟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