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看了一半,今天去逛街,在购书中心看完后半部分。
很多理论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摘抄:
目的论: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某些目的而活着。人并非受制于过去的原因而行动,而且朝着自己订好的目的而行动。
不敢出门,不是因为你经历了什么不敢出门,而是因为你不想出门,所以编造自己经历的事情,达到不出门的目的。
为了让对方屈服,捏造出愤怒的情绪。(是不是很颠覆想法?)。人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作为手段,人能够捏造出愤怒这种感情。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情绪。
我们某些人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然后便抱着"如果......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根源是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人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自卑感的问题是我如何看待这种自己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与他人的比较、自己赋予自己的意义,带来了自卑感。
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而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包括"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鼓励和援助就是"横向关系"的人际交往。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幸福就是"贡献感"。
以上。
之后的生活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方法论才能慢慢消化,有所改变。
但是“活在当下的时刻”这一主题需一直贯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