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叨叨,一直以来工作生活不知道收获了啥,但生活里头更多时间是心不在蔫。不能具体说察觉什么不对,但一定是有所欠账的。
研究心理学的李茜老师说,一个人的幸福就是是否自我感到愉悦。我觉得自己常常是迷失了的。这是我最近反思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儿。
周末,陪爸妈逛了一下,被两个人特别硬气结实的对话困惑了半天。这是两人一辈子的一种对话方式,特别是出行的时候,更为明显。通常是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一件小事儿掰扯半天,一个出行被若干个主意打的有些凌乱,有点让人吃不消。我因好多年没有如此长时间呆在一起了,乍一身处其中还没能适应过来。
这时候常常表现为我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个话题没能释怀的当里,老两口已经切换下一个争论里面了,我还深陷怎么缓解局面的苦恼里,那边已经又谈笑风生了,心里暗暗苦笑不得,节奏有些踉踉跄跄。
两位老人过来日子稍长,也引起我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确实现在住的小区,有较方便的生活配套等等条件,这在我大约想调整住房的近几年,被我几乎忽略了。
下午午睡不太踏实,干脆起床,带着一本书出去走走。原本想去两站地之外的市图书馆,及至找手机用掉大约十分钟后,发现时间也磨蹭得不早了,想起小区对面挂牌区图书馆后,还从没进去过。于是决定舍远求近一探究竟。
推门进去,干脆直接,一下就面对了图书借阅区。问明方向后,稍往里走就是一间大自习室。周日下午,图书室仅有三几个人。安静和空荡,一下就决定坐下来看会儿书。
到五点半闭馆,安静的两个多钟头,看了几十页专业书。与图书管理员聊了几句开闭馆时间的事儿,她边往外走边提醒我说自习室不需要证件,仅图书借阅需要。
出门来外面天已经黑下来。图书馆紧挨着就是工商银行和药店,顺带进银行自助一下和药店买了一点药,想起老妈提到最近脚腕有些疼,回家走过路口去看了中华良子,定了一个穴位按摩的服务,这样过马路从小区南门进来回家正好。
一个下午步行几百米的范围,解决了几个生活小问题,更出乎我意外的家门口藏着这家小规模图书馆和阅读室,更让人满意的是图书室除周一闭馆外其余时间都开放以及wifi等条件全部具备,这太可以了,解决了在家心绪飘忽不能安心学习坐下来写东西的问题。
突然就对居住小区周边邻里的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是啊各种生活美食理发健身小店,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甚至牙科,小学幼儿园甚至中学,沿河步行道口袋公园等等,都在半径大约几百米以内。这些便利的存在竟然我有这么长时间忽略了!
小小的城市,如此的便捷!虽没一线城市的大气华丽,但绝不缺乏小巧精致,以及开放包容和加快链接现代化城市更先进元素的努力!不由地心底被一种大国小城也美好的幸福感填满!正在悄然发展中的家园城市与乡村啊,弟弟妹妹当时移居海外时,也许没能想到故乡家国如此快速的文明发展起来啊!
小区稍往东行,最近还多了一条网红美食街,各种羊肉烧烤菜馆青岛啤酒美食小吃苍蝇小馆儿等等,原来这么多增添真实幸福感的人间最美烟火都近在我周边咫尺,而又被我视而不见了这么久!
想想其实挺美的栖居,也许是行到中年对幸福的追求,相对于年轻时仰望星空的诗与远方,已经自动调整为那些身边握得住的人间烟火了吧?
今天看见一篇文章,关于工作方式的主题,提及结果导向的做法,规划时间,以及养成时间习惯。
我在成果导向方面的欠缺是成果是啥想不准,在时间习惯方面的问题是还没固定好早上晚上沉浸式工作的内容。我一直在自我觉察,到底早上精力能写还是晚上精力能学?还是早上来写吧,晚上来学和些一些稍微不费力气的吧。
给儿子共同来消化掉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