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怎么写才更有效?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这本书里得到答案: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反思日记来培养反思能力。
在回顾一天生活的时候,看看我们做了哪些决定,放慢自己的思考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昨天,我被要求写一篇公司内刊文章,拿到题目,我第一反应是:这要怎么写啊?题目太大了吧?我没有素材啊,我不了解相关领域啊……一堆困难和理由。然后我得出结论:没啥好写的,也没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这个题目转给领导后,领导过了10分钟就给我了思路和提纲。并且告诉我,期刊文章,是展示部门工作的窗口,显示我们始终走在产业前沿,在前瞻性思考,在战略性布局,从这个角度来组织文章。
我后来反思的时候意识到,表面上,这是一个不会写文章的问题,实际上,这是工作思维的问题,我考虑事情,站在基层员工的立场,在实际操作层面,但显然,领导的视角是不同的,他是在战略层面思考问题。
其次,我看问题是比较消极的习惯又一次暴露:遇到事情,总是先看到困难、想到不足,往往需要push才往前走,不然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这和年初设立的“积极主动”的flag是相悖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意识强化和偏差纠正。
从书中,我也看到,“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判能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稻盛和夫所说的这个未来的能力,不仅是我缺失,即使是像作者成甲这样成绩显著的人也曾经缺失,但是通过反思,他迅速获得了这方面的提升。同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践行,我也可以做到。
要自信,对自己能够变得更好这件事120%地笃定。利用反思日记这个工具来进行工作和生活中的“对标管理”,长此以往,塑造理想型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