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关于自己是谁,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这样的问题。
假如在与人沟通(比如谈话)过程中,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会怎样?我们的“自我认知”就会动摇,形成所谓的“心理失衡”,轻则让我们失去信心,无法集中精神,忘记要说的话,重则让我们有崩溃感,大脑一片空白,产生逃跑的念头!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些沟通的场合,我们会失控、发神经的原因。
举个栗子:一位员工刚刚完成了一项工作报告,交到了头儿那里,屁股都没坐稳,这时候头儿来了,劈头盖脸就指出了三处错误,而且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低级错误,于是那位员工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开始语无伦次,心情沉重,脑袋空空,老板都走了两个多小时了,还是不能平静。他开始怀疑自己:“怎么这么笨,居然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人生真失败!”
再举个栗子:小王准备去看一场电影,来到影院门口,看到买票的队伍排得老长,这时候队伍前面有个人向他招手,原来是同班同学小张,小张让小王排在了自己的前面,不想却招来后面人的不满,有个人在队伍里大声喊道:“前面插队的同学,大家都是文明人,能不能不要做不文明的事!”小王脸“唰”一下就红了,尴尬至极,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虽然后来顺利进了放映厅,但已经完全没有看电影的心情了。
最后还有一个栗子:一位丈夫陪伴自己的妻子去买衣服,妻子试穿了一件衣服,问丈夫好不好看,丈夫自顾自地玩手机,头都不抬一下就说好看,妻子很生气,感觉丈夫根本就不在乎他,于是抢过丈夫的手机狠狠摔在了地上,之后,两人就在服装店里打了起来……
为什么举这三个栗子?因为这三个例子涉及到“自我认知”的“三大核心”:
1.我称职吗?(价值)
2.我是一个好人吗?(道德)
3.我值得让人的关爱吗?(可爱)
第一个例子中,那位员工之所以会脑袋空空、自我怀疑,是因为他的“价值”受到了挑战,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认真谨慎的好员工,但当老板指出他所犯的低级错误时,他的信念动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个不称职的人!
第二个例子,小王长时间感觉尴尬,电影结束了都不能平静,这是因为其他人指责他“不文明”,让他的“道德”这部分的认知受到了挑战,他真的怀疑自己是一个不文明的人。
第三个例子,妻子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丈夫玩手机,而是因为丈夫不关注她,让她怀疑自己是否还对丈夫有吸引力,是否还足够“可爱”,出于焦虑和抗拒,她将满腔怒火发泄到了丈夫身上!
“自我认知”是我们内心世界的重要支柱,动摇它将会对你的内心造成致命性的打击,而这必然也会让你愤怒焦虑万分,或者让你在逃跑心理的驱使下慌不择路!这些都会让你在后续的沟通过程中出现失控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在与人沟通中会出现“心理失衡”?
这是因为很多人患有“极端综合症”,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特别极端,两极分化,没有中间地带。对别人的评价,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全盘否定,比如当有人指责一个人做不好事情时,这个人要么完全认同别人,觉得自己是个废柴,要么彻底否定别人,觉得对方就是胡说八道!
持有这种极端思维的人,由于经常游走在问题的两端,所以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对别人的评价会特别敏感,心灵很容易就“失衡”!(不说了,先让我哭一会儿,安抚一下那颗脆弱的心❤)
当然,我们也发现有些人没有那么脆弱,即使遭遇别人的批评甚至指责,依然能保持理智的沟通,不卑不亢,泰然自若!他们是怎么做到呢?
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复杂性,在“好”与“坏”、“成功”与“失败”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的中间地带:别人也许会否定他的一部分,但不能否定他的全部;他也许的确有某方面的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换句话说,他能正视真实的自己,不对自己抱有过度苛刻和完美的期望,因而能更灵活地维持自己的“平衡”。
作为易患“极端综合症”的我们来说,如何学学他们,捍卫自己的认知,维持“心理平衡”呢?分两步走:
第一步,梳理那些对你很重要的认知问题。
每个人的“敏感点”都不一样,大多数都与曾经的经历有关,所以,梳理曾经的经历,找出那些对自己特别重要的“敏感点”,可以让你在今后面对它们时能迅速识别出它们,进而成功应对它们。
第二步,抛弃极端的思考方式,让你的自我认知“复杂化”。
你需要认识到一点,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你也不是非好即坏。对每个人而言,真实的自我其实都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好行为与坏行为并存,高雅与低俗同在,时而明智,时而愚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在“我很完美”和“我毫无价值”之间二选其一,而是为自己描绘出一幅细致而真实的自我肖像,比如,承认自己也会犯错,比如意识到自己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动机,等等。只有这样的自我形象才是认知的最佳立足之地!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你或许就不会对那个“完美”的自我那么执着了,当你接受了真实的自我,稳固了对自己的认识,再次面对沟通中的批判与否定时,就不至于方寸大乱,歇斯底里了!你的小心心,自然也不会那么容易pia ji一下就碎了!
(编号: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