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月亮和六便士(2)

月亮和六便士(2)

作者: 暗影里的叮当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21:42 被阅读7次

是的,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作者本人或做为亲历者,或做为旁观者,或做为追寻者,用一个个人物的叙述,一个个小故事写出了画家斯特里克兰艺术生涯的三个重要阶段。作者毛姆是个出色的作家,他的精巧构思,他的逻辑,语言组织能力在这本书里有突出的体现。他的叙述有时候看来平铺直叙,可是却巧妙地突出人物并描绘出事件的不同层面。

举例来说,当斯特里克兰突然抛家弃子出走巴黎之初,“我”接受了他妻子的委托前去说服画家归家。作家此时是完全按照第一视角来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可是随着事件的进行,作家却可以巧妙地带入三个人对画家的行为和追求的不同态度,用一种对比的手法不着痕迹地描写出三个人的不同个性。

画家的妻子,那位热衷于追逐文人雅士的名媛,本来设想的是丈夫是在追求婚姻之外的新鲜刺激。所以也想当然地坚信自己终究会选择原谅,并可以为此等待。这也是她委托“我”去巴黎的主要目的:把自己的柔情和坚贞转告丈夫。可是当她最终得知,丈夫出走是为了画画,而且已经为此秘密练习了两年而自己却丝毫不知情时,她终于知道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不管她有没有博大的胸怀。这个打击比丈夫的出走还巨大,也终于打掉了她的面具。她对自己的艺术修养有多自信,就有多么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丈夫没有艺术天赋,即使她也终于回想起年轻时丈夫对绘画的热爱。她因为这个事实而恨他,恨之入骨,希望他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同样是她,在画家过世而名声远扬之时,家里却自豪地挂着曾经的丈夫的画的复制品,却假装不知那副画里的模特就是画家最后的照顾者和陪伴者……那位土著姑娘。她又恢复了她的自以为是,还专门聘请潮流专栏作家为丈夫写传记,写她自以为是的丈夫,给别人看。

“我”花了大量笔墨去描写这位妻子,好像一直在冷眼旁观这位得体,温柔,有素养的女人如何被社会标准,观念,价值观绑架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不能说她虚伪,因为她致死不悟。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就是对初到巴黎的画家的描写。好像孩子冲进了大海,他褪去了所有的衣裳,就是所有的社会性的准则和追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自我到了自私的程度。他已决定要将余生只交给自己的灵魂。他鄙视物质,鄙视社会关系和价值。甚至他画画都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他只是要画出自己心灵深处的憧憬,用最纯粹的自己的方式。他的坦荡和她的伪装让人对他们之前的婚姻生活充满想象。

对于他的选择和做法,最有趣的就是“我”的反应。一方面在社会价值,也就是所谓“良心”的驱动下,“我”强烈谴责画家的不负责任,也不无正义地痛恨画家的自负,自私。另一方面,“我”这一个西服革履的年轻有为的绅士,在面对画家粗野狂放的灵魂时,竟然会有一些对原始力量的恐惧,因为“我”知道,画家犀利的目光也会将自己的衣服剥得干净。“我”会貌似关心地规劝画家:以近50的年龄放弃所有过往,拿起画笔,明智不明智?毕竟在任何其他的行业,做一个平常人是安全的,而做一个画家,只有“杰出”才会被世人铭记。用价值衡量行为,是一个社会人最正常的思维吧?可是就连“我”自己也隐隐明白自己被价值压制的内心深处的冒险冲动和做最纯粹自我的向往。

这3个人,就像3面镜子,映照出不同的人生选择。作者写得风轻云淡,可是仔细品味却有着不同的苍凉和酣畅。我要是年轻时读这本书,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一本“画家”的传记,作者只是在不同侧面,围绕主人公编织叙述故事。但是我现在的阅历理解力却告诉我,作者只是把画家当成一个模特,在他的身边放了许多面镜子。每一个人的视角,每一个故事的展开都是镜子。除了要塑造画家,更多地在折射人生,折射社会,折射人性。其中折射最多的就是作家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艺术观。

所以在阅读时如果能排除故事情节的干扰,这本小说读起来更像一本杂文集和艺术评论集,里面作家本人对世事,对文学艺术的评论无处不在。作家文笔辛辣,语言犀利,那是毛姆本人。他也映射在所有人物的身上,而不仅仅是那个简单的“我”。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两遍,那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医学院毕业却坚决走上文学道路的毛姆,在仔细地,反复地,认真地观察着身边所有的人和事。他在观察,他在感受,他在思考。然后再像一位雕塑家家一样雕塑着他的作品和他自己的人生。众所周知,书里这位画家是有生活原型的,就是著名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当然不是简单地复制高更的生活,而是在对这一个画家的塑造当中揉进了许多毛姆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比方说对纯粹的艺术世界的向往,对艺术家强烈创作欲望的歌颂。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借另一位可怜的画家说出来的这段话:“你怎么会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像沙滩上的石头一样,随便哪个满不在乎的过路人都能捡起来呢?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以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要认识它,你必须反复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美是艺术家唱给你的音乐,要在你的心里再次听到它,你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这样的金句在书里比比皆是,有些是关于艺术的,有些是关于世相的,无不辛辣又精辟。为了这些句子,我一定会再读这本书。我相信这也是这本书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

书里关于艺术家的欲望的描写同样能让一个普通人体验到那种挣扎和失控,关于爱情的描写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患得患失和似而非似。当然,最能体现毛姆的还有书里强烈的男性视角。书里所有的女人都是依附的,被控制的,刚烈的自我会导致毁灭,没有自我的反而是一种归顺。画家不止一次地用嘲讽的口气说:“女人,她们不知道自己有多蠢!”

但是总一句俗语来说:瑕不掩瑜。这本书能够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它的完美,因为字里行间还记录着毛姆本人的文创之路。二十多岁以一篇小说出名,毛姆弃医从文。但是随后的道路并不顺利。尽管作品颇丰,反响却一直不佳。不被认可的压抑一直伴随着他,以至于他都有了放弃文学重新从医的想法。恰恰那个时候,他的一部已经被17个戏院经理拒绝的剧本意外走红,毛姆戏剧性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剧作家。成功以后的毛姆个性凸显,桀骜不驯惹人讨厌,再加上他又不和潮流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更是被当时的英国文坛排斥和打压。所以尽管极富才华,却始终不被认可。但是就如同书里画家的决绝,毛姆本人也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在起起伏伏的文学之路上跋涉,对现实的期待和失落,观察和思考,都被写进了这本书里。正如书名《月亮和六便士》所暗示的那样,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两难选择。

当然,被写进书里的,还有毛姆本人的自相矛盾。我觉得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最大的一个幻觉就是人如其文。如果我从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来说这件事,是不是有点一叶障目呢?我觉得,人在大部分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愿意显露给别人看的部分。所以,他或她所写的,更多的是理想,或者是伪装或者是隐藏。在这本《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极力歌颂画家为了心中的月亮视便士如粪土,更举了一个医生的例子,为了精神的自在放弃世俗的成功。然而种歌颂并不能抵消毛姆对财富的热爱。做为一个剧作家成功以后,毛姆过着优渥的物质生活。为了更完全的融入社会,同性恋的他还结了婚。也难怪毛姆会贬低女性,这场婚姻以女方的成功算计而结束。尽管做为一名作家难免要身陷红尘,但是能在书里能创造出各色人等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失落也算是一件很过瘾的事吧?而且正如他所坚持的,那些过往云烟以后,只有他的作品被留了下来,被后人视为杰作。

在一个艺术世界里坚持做自己,这是他和他的画家最相通的地方吧?月亮永远高高挂在天空,皎洁而神秘,让人悸动又惆怅。高更也罢,毛姆也罢,他们都是在死后才得获殊荣。是月亮,一直在指引着他们,也一定会指引激励更多的人前往他们心灵中的秘境圣地,不管最终能不能抵达。

相关文章

  • 月亮与六便士

    标题: 月亮与六便士 读书日更Day 341《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001 月亮与六便士 其实只要我们还活着,理想和...

  • 人生的枷锁本虚无

    我是因读了《月亮和六便士》接触到了毛姆,知道了他写《月亮和六便士》之前,先写了《人生的枷锁》,甚至“月亮和六便士”...

  • 当你抬头看月亮时,遍地都是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8.8。书名中的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月亮和六便士正是理想与现实...

  • 月亮和六便士(2)

    是的,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作者本人或做为亲历者,或做为旁观者,或做为追寻者,用一个个人物的叙述,一个个小故事写...

  • 爱塔和她的男人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随笔 读啊读,直到朋友问月亮和六便士什么意思,我才停下来思考,为什么叫月亮和六便士,但是直到整...

  • 《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六便士?

    还没打开这本书前,我就在思考本书名字的意思。我认为,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理想和现实,有时可以二者兼得,有时却...

  • 《月亮与六便士》

    什么是月亮?什么又是六便士? 最近阅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很多人推荐过,自己也很好奇! 到底月亮和六便士之间...

  • 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

    1.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月亮和六便士》 2.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

  • 月亮和六便士,哪个你更喜欢?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代表精神世界和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

  • 读《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2018.01.29——2018.02.20) 《月亮和六便士》是2018年读的第二本书,但事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和六便士(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t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