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庆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九,日月逢九,故称“”“重阳”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8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为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并迎接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到来,海口市第九中学组织九年级各班召开了“敬老爱老、弘扬孝道”重阳节主题班会。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家庭序列中变换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和“养”这两方面任务,这既是孝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根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经过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及历史背景 ,知道了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渊源。深刻意识到父母长辈养育孩子的艰辛困苦,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爱惜自己的同时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知道要做让父母安心的事,不能让他们担心。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家、恪尽职守,最终建功立业、服务大众,这才是孝的圆满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