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想成为自律达人,自己管好自己,往正确的方向一路走下去,让自律把我们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方法不用靠意志力去硬撑,一改之前的自律习惯,让我们来翻开这本书,一探究竟。
作者是如何从“空想专家”迅速变成自律达人,而随之不断提高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日渐强大的内心。
一、为什么我们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在你过往失败的关于自律的经历中,是不是有这样的场景:每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是时候,拿出一张纸和笔,豪情壮志地立誓要通过这样一份计划表,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写下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改变自己的实现就在眼前。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
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和诱惑。当无法按计划执行,进而带来挫败感,最后的结果大多数是那份宏伟的计划就被尘封在过去的那一刻心血来潮。
那么,怎么办呢?书中告诉我们需要彻底抛弃过去“任务重,目标大,要求多,时间短”的执行法则。不得不承认,用力猛往往很难走得长远。换一种全新的模式,或许自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二、学会了解自己,才能知已知彼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自律的源由。现代医学证明,人的自控来源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它正好位于额头和眼睛的后方。
大脑中除了负责自控的前额叶皮质外,还有一个区域叫基底神经节,它是大脑皮质下一大块灰质的总称,位于大脑白质内部。它的作用是储存感觉信息,以此来指导运动、学习等。
人的每一次行为都会被大脑中的神经元所记录,该行为被不断重复后,基底神经节将其存储并形成模式。
杜克大学在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们每天有超过40%的行为是源于自身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核心是自律,有目的地去养成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需要刻意为之。就像你每天起床,一定是习惯先刷牙洗脸后再喝水一样。
弗朗西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养成的秘诀在于:重跨度,轻强度。
三、科学的方法,或许比靠意志力的硬撑更有效果
自控系统运转时需要“耗电”,而意志力就是它的“电源”。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伊-F.鲍迈斯特提出了“自我损耗”的概念,并以此来描述人们对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调节能力减弱的过程。
美国权威心理自助机构研究发现引起自我损耗有五个重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血糖水平。
学会高质量的放松和休息,不要总是有意无意给自己施加压力,要懂得主动放松和休息。有质量的休息和放松,不会局限于时间的长短。
学会冥想,真正的休息是身体和心理都在同时进行。
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利用番茄时间工作法,排除一切干扰,在固定的时间里专心去做好一件事,这样的效果会比你一直要求自己不停止的学习和工作更好。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期待、预言或暗示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以使自身的表现、所处的情景等适应这一期待、预言或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教育心理学里的重要理论,它更向我们揭示一个道理:期望、影响、预言和暗示等心理作用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景响力的,它会影响个人的发展,最终通过自我暗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发挥。通俗一点讲,就是你相信什么,就可能得到什么。
“0+1+N行动法”,攻克懒惰的秘诀。指的是你在确定了想要养成的习惯或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向前迈出一步即可,走完一步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走下去。不愿意的话就停止不走,愿意的话则继续再走一步。只要你不放弃,行动比完美更有效。
自律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标要逐渐放大,从攻克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只要你不放弃,终究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在没实现目标之前,你要坚定地学会相信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