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托底培优,有效提问”促深度学习课题推进研讨会,第一项活动仍然是五分钟读书交流会,分享老师是常州路小学老师,书目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我们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婚姻成为了人们口中教科书。两人的生活平淡且甜蜜,且行且珍惜,他们俩相濡以沫,珍惜光阴。《我们仨》就是追忆杨绛先生和丈夫、女儿在一起的日子。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高声宣扬。只有那些平淡日子里的一件件小事和一个个温馨的片段。就是这样一本只有短短十万余字的书,像一杯热茶一样,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尖,并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3年度文学十大好书之首。
第一节课是《因数与倍数》“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
老师通过新颖的新课导入新课课题,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开始探究“2.6.12”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出示了几句话,例如“16是倍数”让孩子们判断说法是否准确。这是孩子们通常常犯的错误数学语言表述不准确,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第二节课是来自大泽山的老师,开场带来一段视频《大泽叠翠》,以大家熟悉的大泽山葡萄导入新课,新颖独特。
第二个环节借助旧知引入新知,口算接龙,基本功练习,数学想过关口算天天练。
第三节课《圆的整理和复习》
“圆的认识”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圆的知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这节课吸引我的一点在于:思维导图。中高年级的学生具体思维朝向抽象思维发展,思维导图的制作对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大有助益,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孩子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另外,老师看中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节整理课,老师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课堂主导,以生为本,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助者,帮助者,引领者。这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点不谋而合。新课改同样提倡自主学习,以生为本,这点值得我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