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花了几个小时,整理杂乱的柜子,打扫灰尘。
在这几个小时里,慢慢重回“自闭”的状态。
这里,很看重集体、群体,很需要合群。
许多人都会把“不同”视为“做对”,许多人喜欢给人贴标签,以及传播、充实这些标签。
“尽可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多了许多外部的阻力。
因为常常会被“想做的A事”阻碍着难以去做“想做的B事”。比如“想同性恋”和“想被当做正常人”(oh,这只是个例子,我不理解,但我绝对尊重。其实我觉得00后挺多同性恋的,我就认识好些,只是她们的父母都不知道罢了。)
不说脏话,不吹牛皮,不会开别人的玩笑,甚至不会打招呼说客套话...也会被贴上“不是同类”的标签,当然还有其他标签吧。
而很多群体,总是会用排斥、打击外群体的行为巩固“团结”,就比如一群人经常欺负一个人,又或者跳广场舞的和滑滑板的经常争地盘。(让我想到某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想要内部统一,就创造巨大的外部问题,比如敌人”)
我好像并不喜欢这里,但我也好像因此来到了这里。
因为我不喜欢吃洋葱、香菜、韭菜什么的,我就经常去吃。
因为我不喜欢疼痛,所以我经常挤痘痘来让自己感受到很痛。
因为我不喜欢被限制,所以我来这里体会各种难以体会的限制。
我做这些,应该不是自虐或者脑回路不正常...
是因为:我希望自己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时候,尽量根据我想不想,而不是根据我能不能。
(为了让很多话更可信,我常常会加上“尽量”二字,在我看来,这是对自己和现实负责。)
所以我现在还是不吃洋葱香菜,也不喜欢疼痛,前提是:我可以
以前,这些限制,在它起作用的同时,会化为我对自由的渴望和珍惜。
现在,我好像并不在意它了,虽然我依旧遵守着它。就有点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过都还好,我对剩下的时光充满期待!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等待着我去迎接!
哦对了,以前都会注意不留下关于身份的信息,这里说一点点,回到的地方,叫学校。
我妈说“把你养瘦了”,
我爸说“怎么晚了,快去睡了”
我说”我马上回去了”
对,因为回到这里,我的身体会很“健康”,本应23:00就入睡的,可还是看了一部电影,准备记录完这些想法之后才睡。
电影叫《录取通知》,那些没有被大学录取的学生会告诉你,什么是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