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父亲去世已经15年了。回想这15年来,自己一直在外地上学、工作,从未在父亲的忌日回乡去为他老人家撒一杯酒,焚一炷香,尽一尽儿女的孝心,心中愧痛。
15年来,每当想起父亲,脑中总浮现出父亲那清癯的面庞,单薄的背影和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三个孩子的学业和未来的殚精竭虑,总忍不住鼻中发酸、泪盈于睫。母亲总是哀叹:你爸辛辛苦苦劳碌一辈子,好不容易把你们几个孩子都供出来了,却一天福都没享就这么走了。
2005年11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把全家人都击倒了。一直以为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是三姐弟中最淡的,因为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与父亲并不亲近,而父亲不苟言笑,十分严厉,我更是从没体会过向他撒娇被他宠爱的感觉。但当听到父亲猝然离世的消息,当看到玻璃棺里他的遗体被拉去火葬场,我的泪水不可抑制。那时,我才明白,父亲一辈子的奔波劳碌是怎样一种无声却深沉的爱,而父亲在我的心中,也早已经是天一样的存在。
父亲一生清苦,却给我们姐弟三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他一辈子的坚韧毅力,是他一身的铮铮铁骨和正直忠义,它深深影响着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和为人。
在父亲成长的那个年代,由于家里成份不好,父亲上到高中就辍学了,但却通过自学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并且技术过硬,是公司的顶梁柱,还让全家从郊区搬到了市里,住上了楼房。这还不止,父亲可谓是多才多艺,他自学绘画,素描、水彩、国画、油画,样样精通,父亲的油画还曾在书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家里的穿衣镜上、客厅里、卧室里到处都挂着父亲的画,直到现在,家里所有的柜子里、阳台上都还放着父亲成卷成卷的画作草稿和学习绘画的各种书籍。小时候,我和姐姐就经常扒出父亲的素描草稿照着画,记得那时自己最爱临摹父亲的月季花和古代女子,只是遗憾没能坚持下来。父亲还自学书法,一手行楷写的行云流水,家里每到过年的时候要贴对联,都是父亲一手包办。父亲还自学拉二胡,很小的时候就见家里墙上挂着一把二胡,父亲偶尔拉上一拉,可是那时很小,也不知道父亲拉的是什么曲子,只是觉得好听。后来大一点,父亲很忙了,就很少拉了,再后来搬家,二胡就遗失了。父亲十分喜爱花花草草,老家家里的院子正中央是一个大大的月季花园,正红、粉红、鹅黄、月白,各色月季争相竞艳。花园旁是两棵石榴树,一棵法桐,堂屋门口是一株桃树,大门口是一棵无花果树,此外还有各种盆栽的花花草草。
我常常想,在父亲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不知道父亲是凭了怎样一种毅力和努力才能学到如此多的知识,又培养了如此多的爱好。母亲说,你父亲学画、学建筑的书,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那都是白天干农活后,晚上不休息到山上捡煤块卖钱买来的。
拥有这么多才艺,几乎要以为父亲是个颇有情趣的艺术家了,但恰恰相反,父亲不苟言笑,是个严肃拘谨的人。不认识他的人,只看他的脸肯定要害怕的,其实就连我们三姐弟,对父亲也很是敬畏。表现在工作上,就是父亲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严谨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单从技术上讲,父亲绝对是他所在公司的顶梁柱,任何解决不了的难题到我父亲哪里总能迎刃而解。但父亲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建筑行业里的那些偷工减料、看脸色行事的做法,都令父亲不能容忍,只要是他监理,就不能有半点技术和用料上的差池。为此,他常常与合作的人争的脸红脖子粗,甚至闹翻。到后来,公司有项目也不找他做了,怕他又把人得罪,最后连项目都搞丢。所以父亲虽然挂个副总的头衔,工资却少的可怜。
父亲不善言辞,骨子里有股书生的清高,所以他几乎从来不去交际应酬,找上门来的饭局也能推就推。母亲常说,你父亲这是自断财路。父亲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对专业的研究和对工作的付出上,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常常半夜醒来还能看到父亲房间的等还亮着,不是在画图纸,就是在看书。家里满箱满柜都是父亲买来的建筑学相关书籍和成卷成卷的图纸。
不善交际的父亲没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网,在这个讲究人脉资源、关系比本事更有用的社会,自然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父亲所在的不过是个小小的建筑公司,一年到头也承接不了几个项目,公司的很多工程师都在外边接活,甚至包工程当包工头,赚的盆满钵满,在我们那个小城市楼房一套一套的买,父亲却勉强顾上温饱,偶尔在外边接个活,也往往就是做监理,或者画图纸做预算,只关心技术,不旁顾其他,还常常因为要求太过严苛,讲话不留情面而得罪人。渐渐地,找他做项目的人就越来越少。可是父亲不曾有丝毫改变。
母亲偶尔劝他,但知他秉性如此,所以也不做勉强,只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
有一年,为了姐姐的工作,父亲和母亲不得已骑着摩托车去给领导送礼,可走到一半,父亲下车来站在路边沉默良久,又载着母亲回家了。
父亲不愿意低头求人,不管为了什么。
父亲一生勤勉,不断地充实、补充自己,凭能力工作,不攀附权贵,不周旋人际。我常常想,如果父亲生在古代官场,一定是个一身傲骨、两袖清风、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到了晚年,定是个被别人视作迂腐顽固、不通情理的倔老头。但这些或许为世人所不屑的秉性,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