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里写的一个是“静”字,一个是“闲”字。“静”是环境的安静,“夜静春山空”,夜里一切都静下来了,这时候觉得整个山都是空的,越来越有开阔的感觉,但事实上还有一个心情是“闲”,因为即便周围的环境都安静下来,如果内心兵荒马乱,是不可能 听到桂花掉下来的声音的,所以这里头不仅有一个环境的静,还有人心的闲。
他用一个动态来表现静,即“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来了,鸟因为看到如此亮的光,感觉可能是天亮了,就开始惊飞。
古往今来,诗词里至少有三处提到这种相似的意境,第一个是曹孟德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然后就是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诗句中虽然是一样的意境,但是这三种心情太不一样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这是一种兵荒马乱的时代心情,所以鸟是惊慌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个鸟是无心的,它也是欢畅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这个鸟是欢心的。这是三种情绪 对应的也是三个不同人物的眼中之景。
第一种对应的是志士的眼中之景,第二种对应的是隐士的眼中之景,第三种对应的是一个儒士的眼中之景,因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要丰收了,他为人民感到欢喜。所以同样是以动写静,但每个人的心境不一样,诗词的表达也就不一样。
王维特别擅长写空山,山本来不可能是空的,山里面有鸟,有水,还有树,但为什么山是空的呢?其实是人的心空。如果人的心不空出来,怎么可能去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呢?所以王维的诗中往往透露出一股禅意,他也被后人称为“诗佛”。而且王维的母亲就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弟弟王缙也是虔诚的 佛教徒,王缙不仅自己信佛,他还让唐大宗也限着他一起信佛,最后唐代宗甚至对佛教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王维不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佛教界的影响也很大,他给慧能写过墓碑,这就说明佛教界对他是很认同的。而且他妻子去世之后,他再没有续弦,每日下班回家,只是跟一些道士、僧人交往,住的也很普通,饮食非常朴素,这些都能看 出他的居士风范。只有生活朴素,诗才能变得朴素,如果天天酒池肉林的,怎么可能写得出“人闲桂花落”?所以人心就是诗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