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思考中提到“翻译”能力,主要是针对我们做产品的人而言的,面对客户的信息,面对提供能力的信息,真正好的产品人是应该具备把客户需求和能力提供做好关联。
在最近见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过程中,逾发感觉这个“翻译”能力太重要。
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专业能力要获得被认同,前提是能够找到正确的用户需求。而任何一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则取决于我们可以在万千信息中洞见出有效的解决路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强大的“翻译”能力。
即:问题和方法的有效连接适配能力。
在这翻译的两边:一边是问题,一边是方法。
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就需要刻意练习,一方面学会提取客户关心的底层问题,一方面刻意识别方法,并能够抽象找到这方法对应的的问题。
要知道:任何方法只有在问题面前才会有用武之地,才会变得有价值。
这其实跟我们一个人的能力也非常相似,我们一个人“再强大大”的能力也必须要通过“用武之地”来完成价值落地,这里的能力就是专业方法,这里的用武之地就是需要这个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问题出现,我们“人”的这个才会形成“能力”的价值感:
即所谓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能力之所以变成专业,核心还是找到了更合适解决的问题,同比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显然路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但要真正识别到正确的需求却并非容易,从客户需求来看,很多时候客户表达的内容并不是需求本身,更多的是他认为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正确”方法。
我们总是会听到客户这样的表达:“我需要xxx,你们能提供吗?”
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就会认为客户说的话就是需求,于是就想办法死磕这用户要的东西,但真正产品做出来的时候,客户却说这不是我要的。
这核心问题就出在我们没能洞见出客户信息里的需求,如之前思考中我们说的:需求是问号,产品是句号。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客户说的并不是问号,而是句号。或者说客户对于自己的问题直接给出了方法,而对于产品人员没有“翻译”能力,于是就进入了按照客户“方法”行动的过程,最终自然就难以作出解决客户需求的专业产品。毕竟客户如果知道如何解决就不需要找更专业的我们了。
面对客户给出的信息,我们需要去识别客户信息背后那个生存的问题所在。
通过客户提供的信息能够知道真正影响客户生存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客户侧翻译的核心。
而对于方法和能力的翻译能力则是:面对客户的问题,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专业认知中的最适合的路径。面对我们已知的知识结构,我们能够快速组合新的路径来适配客户的问题,让问题快速找到更合适的路径。
如此,能够在客户繁杂的信息中识别出信息背后急需要解决的生存问题,能够在产品的表达中洞见并适配出这个方法对于解决哪个客户的什么生存问题价值更大,效率更高就是我们要刻意练习的翻译能力。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