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人和事是纷繁复杂的,有的人是真诚厚道的,而有的人出于功利心态,比较善于伪装,所以你听到和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需要动脑子思考。在重要的事情上,还需要用哲学的思维去鉴别所见的人和事,下一番去伪存真的功夫。如果只是日常打交道,很多时候凭直觉就可以了,但这种直觉并不是如女人很发达的那种对于情感的直觉,我说的直觉是对常识、常理、常情熟练把握基础上的直接的判断。没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功夫,这种直觉也很难建立起来。
第一是常识。不要小瞧常识,以为那是小儿科的东西。在人类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中,常识是经过反复考验所积累下来的基本的知识,发现的时候其实是很费劲的,但掌握起来却相对容易。只要具备常识并且相信常识,就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的妖言所蛊惑。比如包治百病的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就是常识。
第二是常理。常理就是基本的道理。哲学看起来挺深奥,那是因为他研究的是普通规律并且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但哲学所阐释的基本规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却无处不在,往往表现为一些常理。常理其实深层蕴含的就是辩证法的基本道理。比如一个人既刚烈又温柔,既热情又冷静,就如同一个人既是男人又是女人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遇到了有悖于常理的人和事,你就要分析是不是有特殊条件在起作用,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素,按照通常的因果关系,这种有悖于常理的人和事,往往是靠不住的,需要注意。
第三是常情。这里指的是通常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的形成需要积淀很长的时间,并且它不会突然的就会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和谚语等等,之所以能口口相传,也是经过了反复的实践检验的原因。比如,由于计较值不值,有的人挺势力,其实只要无伤大雅,对这样的人和事不必放在心上,你要是强大,它比宠物还会来事。再比如,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一个人要是被你的语言暴力伤害过,很可能会恨你一辈子,所以才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类的名言。人缘臭的人,往往是嘴巴讨人厌的人。你要别人尊重你,你就要尊重别人,孔夫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按照孔夫子这句话去做了,在为人处世中基本是不会招人烦的。
但是对常识常理和常情的熟练的运用和把握,却需要人生的历练,需要根据语境和情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以前听过张家声讲课,他说,”我爱你”这句话,用鄙夷的口气说和用诚挚的口气说,意思截然相反;”就是他”这句话,悄悄的指给人看和大大方方的介绍给别人,意识那是绝对不同的。
所以,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如果不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经历过风浪的摔打,却能够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本身就违背常识、常理和常情。当然最重要的检验人和事的方法是看他或他最终是怎么做的,不要匆忙下结论。但学会把握常识常理常情,并积淀为一种直觉,至少可以少交学费,降低懊悔,增加成功的概率。
链接:
1.【增广贤文_百度百科】https://mr.baidu.com/1nydeip?f=cp
2.【朱子治家格言_百度百科】https://mr.baidu.com/ynep6aw?f=c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