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是标准间。
每天我一进门就去打开电脑播放电视机或者电影,总之就是让房间里有声音。
尽管是两个人同处一室,可是聊得并不多。
听隔壁的两个同事凌晨说她们会聊到凌晨。虽然我本身是不善聊天的人,可是还是几次主动打破沉默找一些聊得来的共同话题来说。
对方似乎并不“领情”,要么随意应几句,要么一直在“嗒嗒嗒”敲手机,具体是在做什么,不得而知。
我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就不愿意与父母一起睡。
现在想想这部分性格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这么多年以来很是习惯一个人睡。
与一朋友谈到这个话题,她说自己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一个人住。
大学期间,住集体宿舍。刚毕业找人合租,而且一定是要合租同一个房间的那种。结婚后倘若丈夫出差,剩下她自己在家,就会觉得好崩溃。
我不是这样的。
尽管她说我不是典型的天秤座。这或许与星座有关吧,我无从得知。
独立的空间是我的生活必备。即使是合租,也还是必须要有单独的房间。
对于长时间与不相熟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人和人都是不同的。即使是性格相近彼此聊得来的人,也必然有着需要被别人照顾、体谅的不同的地方。包括生活方式、情绪、习惯等等。
我自认为自己是白搭的类型,就好像白色的T恤,几乎适合任何款式的外套。
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因而只要不是过于吹毛求疵的人,基本上是能处处顾及他人的感受,因而与人相处起来,会让对方感到舒适。
我希望自己到了四十岁以上年纪,依然能保持二三十岁的心态和习惯。
而不是酒足饭饱过后倚在沙发或者床角,或者还想着工作上的事儿,或者昏昏欲睡。
我是一定要运动的。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的效果,每每走完一个小时的路程,总觉得很畅快。
城市里的夏天比春秋还要凉。
因为处处都有空调,城市里的人们早就不耐热了,恨不能户外也处处有空调,免得热到流汗。
夏天本就是生发的季节,总是待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很少流汗并非是好事。
传统的、古老的规律都渐渐被现代人忽视,身体舒适最重要。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舒适的生活中,人的许多适应能力和原本具有的“技能”也在逐渐退化。
想起从前认识的一个医生,他主张少借助电脑和手机,而是应该主动记忆、思考日常信息,有助于保持头脑的灵光,等到年纪大的时候,也不至于退化得厉害。
我十分认同。
就算是如此近距离与人同处于一个屋檐下,我始终能够感知自我世界明晰的边界。
偶尔参与群体的热闹中,也习惯于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了解到更多人不同的生活,从中了解和寻求到可以作为参考的东西。
除了偶尔的交会,大部分时间还是处于自己世界当中。这没什么不好,至少有一条心甘情愿的路可以走。
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以及标准和框架的束缚,获取一种相对的自由。
恣意妄为的背后有时是极致的执着。
再好吃在丰盛的食物,如果天天吃,到最后只会食不知味。
物质上的享受所带来的满足感并不会持续太久,就好比每天总是大快朵颐总会回归到想念一碗白粥的味道。不停地浏览购物网站就算是只购买日常所需,也有买够的时候。
而且有的时候,添置一个东西,就会围绕这个东西付出时间的精力,不必要的东西只会带来负担。
比如买一条裙子就会想应该再买一双子鞋子或者外套与之相搭配。会想穿在什么场合,洗涤时应该注意什么。
买一个锅具,会想着购买适宜炖煮的食材,采购,使用,洗涮,到头来会发现也用不了几次便束之高阁。甚至会因为白放着有些浪费,就为了使用而使用。
来自自身世界之外的东西,貌似有着可供无限挖掘的乐趣和刺激,其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们所能获得的感官上的满足感终究是有限的。
相反,适当地减少一些外在的欲望,能够更加明晰地感知到自己内在的匮乏。
经历过最初的孤独、惶恐、无所适从,最终会趋于平静和安宁,因为它不依附于外在,所以感受得到其中的牢固和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