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没来得及写3月份的半月总结,这个月就已经溜走了。
本月共原创24篇文章(后附阅读链接)。写作大部分都是忙里偷闲完成的。这真是一项强脑力活动。
3月份的文章,无论是散文随笔、方法论、读书领读稿、还是复盘反思,多是服务于带给读者启发这一宗旨。因此,3月份的写作一经结束,我也弄清了写作于我的重要意义。
其实,写作,本质上是写给自己的,是在自我完成。
01 听自己说说话
有时候下班时已经很累了,紧绷的大脑需要休息,但我在听几首歌简单地放松一下之后,还是要求自己把当天的灵感通过“讯飞语记”app输出一篇文章初稿。
你试过跟自己说话吗?试过听自己讲话吗?现代人太孤单,很难容忍一个人待着太久。更难做到和自己说话聊天。现代人只要一闲下来,就要把手机拿出来刷一刷,其实已经与自我隔离太甚。
和别人说话,总是顾及太多,层层包装,使真情实感的表达打了折扣。和自己说话,最能够卸下伪装、口无遮拦,使真实的自我清晰可见。
写作使我习惯了在一个人时对自己讲话。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对话。在这种自我对话中,整理心情、梳理思想,身心合一地活在当下。
我比较喜欢的几篇文章,都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语音“速成”的。讲话的时候,人的思维更为连贯,情绪自然流动,对稍纵即逝的灵感更容易保留。所以,我喜欢对着手机说说话。既整理了心情,也为写作留下了素材。
02 写给谁看?
过去,我总以为,我如今写下的东西,即便没有多少读者,将来,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笔精神财富传承给我的孩子。可是,这周偶尔间浏览到的一个微头条,动摇了我的这一信念。
那条微头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家人买了一套二手房,住进去后,原房东因为在国外没时间收拾房内物品。原房东告诉新房东,可以随意处置房内物品。结果,新房东发现,房子里有大量原房东父亲生前的遗物,最珍贵的要算是一生的各种日记、照片。他一边阅读一边感慨,老人一生留下来的这点精神遗产,竟被自己的子女弃之如敝屣。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如今写作,真的是为了给子女将来留下些什么吗?这是主要目的吗?
不能。假如没有人看我写的东西,我怎么办?
曾经,笔耕不辍地写,为的是告诉这世界,我来过。可是如果这世界根本没人关心你来没来过怎么办?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说,曾经,我那么努力,为的是让世界知道,我来过,可是如果这世界根本没人关心你是不是来过呢?
意义在哪里?
不写,总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总感到未完成。比如有些思想,烂在肚子里,不吐不快,不得不写。写出来,便完成了,有一种完结感。可以继续向前。
想着想着,我明白,那些照亮过人类历史的人们,本意并不想成功成名,他们本是担负着某种历史的使命,他们的一生是完成某种使命的一生。
而我,即使成不了火炬一样照亮历史或时代的人,也可以成为蜡烛,点燃别人。这也是我的自我完成。
3月份原创文章:
9. “234分别逛逛街”,教你从洪水般的事务和信息中过滤出真正重要的内容
21. 从体验中学习|慢慢来,比较快——《不要用爱控制我》读书会第1周总结
(无戒学堂,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