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东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说起名气来,蔡文姬比她的父亲蔡邕还要出名。然而大才女蔡文姬的一生却是充满了挫折与艰辛,虽然蔡文姬最终没能与曹操结合在一起,但他们之间始终有一段割舍不掉的情愫在里面。
一、才女蔡文姬的悲情人生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受她父亲的影响,蔡文姬从小博学多才,尤其擅长于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
据说蔡文姬九岁那年,父亲蔡邕正在弹琴时,突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立马说出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认为她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又弄断一根弦问她,蔡文姬又准确地说出了是第四根弦断了。
《三字经》中也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可见,蔡文姬在音乐上确实有一定的造诣。
蔡文姬长大后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卫仲道家是世家大族,他的祖上是汉武帝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可惜的是,蔡文姬嫁给卫仲道不到两年,卫仲道就生病而死了。守了寡的蔡文姬只好回了娘家。
这时,中原地区发生了战乱。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作乱关中,北方的南匈奴则趁机入侵中原进行抢掠。蔡文姬不幸被掳到了北方,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在这里,蔡文姬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痛苦最难熬的12年,并生下了两个孩子。虽然左贤王对她很好,但是身在异国他乡,蔡文姬难免适应不了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再加上蔡文姬日夜思念自己的家乡,她便借用胡地的胡笳作了首《胡笳十八拍》。
这首曲唱出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可谓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终于,许都的曹操听闻到蔡文姬在匈奴的消息后,不惜重金将蔡文姬赎了回来。
二、曹操与蔡文姬的不舍情缘
曹操曾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同朝为官,二人都热衷于文学,可谓是良师益友。关于蔡文姬的出生时间史料不详,但依据蔡文姬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被匈奴掳走的时间计算,蔡文姬此时大概是十八、九岁左右。曹操是公元155年所生,由此推算下来,曹操应该比蔡文姬大20岁左右,也算是长辈了吧。
曹操酷爱文学,蔡文姬又是博学多才,从这一点上他们应该是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
怎奈当时社会动乱不堪,曹操也因为与董卓不和逃离了洛阳,到陈留起义兵讨伐董卓。后来的曹操忙于连年的征战中,往往自顾不暇。据许昌、讨袁术、攻陶谦、战吕布等等,直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立了献帝刘协,迁都于许昌后情况才稍微好转些。
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讨,逐鹿中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军阀势力袁绍集团,此后几年间,曹操继续用兵,逐步吞并了袁氏集团下的冀、青、幽、并四州,实力大大增强。
建安十一年(公元207年),曹操又远征乌桓,打败了袁尚、袁熙残部与胡人的联军。也就在这时,曹操探听到了在匈奴左贤王部的蔡文姬的下落。曹操感念蔡文姬与她父亲蔡邕的感情,痛心蔡邕之后没有后人,于是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回了中原。
此时曹操已是五十余岁的人了,蔡文姬也成了三十好几的半老徐娘了。出于对当年曾经良师益友的蔡邕之间的感情,曹操不会也不能娶好朋友的女儿为妻啊,这也对不起临死前蔡邕的嘱托啊。于是,曹操将蔡琰嫁给董祀。
《后汉书·列女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董祀何许人也?是曹操手下的一个屯田都尉,更主要的是,他与蔡文姬是同乡,这也许能让蔡文姬更有种家的感觉吧。
蔡文姬应该和董祀的感情很好了吧,要不然在董祀犯了死罪后,蔡文姬也不会“蓬首徒行,叩头请罪”, 向曹操请求饶恕董祀。而曹操最终也被蔡文姬的真情所感动,赦免了董祀。当时正值天气非常寒冷之时,曹操见蔡文姬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她头巾、袜子和鞋。
此后,蔡文姬凭着自己超强的记忆,为曹操背诵着写了四百余篇的古籍文章,竟没有一处出现错误。伤感之余,蔡文姬还作了《悲愤诗》二首,其中的一首五言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就连曹操的儿子曹植也受到了蔡文姬的影响,他后来所作的《洛神赋》就是一篇叙述人和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清代的张玉谷称赞蔡文姬的文学才华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才女卓文君。
此后再没有关于蔡文姬的相关记载了,蔡文姬的故事也结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