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头条推荐的一个问题:“你试过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无依无靠,没有认识的人,独自在自己租的房间里哭过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段青葱岁月。
78年高中毕业,高考差几分落榜了。被介绍到一个坐车还要走二十里的偏远乡村去当代课教师。
那是一个规模很小,小学、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乡村学校。
那时,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我一个人得教初中的英语,小学三年级的常识,一二年级的体育。
工作上的忙碌不算苦,生活上的艰苦才是真的苦。
学校没有食堂,学生都是自带午饭到学校的。老师呢,家住附近就回家吃,远的也是自带午饭到学校。
学校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井。
学校没有通电,晚上用的是煤油灯。
学校没有像样的厕所,只有一间简陋的茅厕。而且离我住的地方有二百多米远。
我住的是学校一间十多平米的小土坯房,屋内墙面没有白色的石灰层,完全是祼露的泥土,而且早已坑坑洼洼。
每天,我忙完教学,要自己打水、自己烧火做饭。
土坯房屋门口有一个小土灶,而自小生长在城里的我,根本不会用。头一个星期,我吃的全是半生不熟的米饭。
好不容易捱到星期天,赶紧去十里外的集市买了一只小煤油炉。从此做饭才变得不再乌烟瘴气。
晚上,一个人在幽暗的煤油灯下批改作业,连一个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好在我当初带了几本小说去,才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打发了那些漫漫长夜。
如今想来,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十七八岁,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女孩来说确实很艰难。但那时的我年轻,并不觉得苦。更没有哭过一次鼻子。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高中母校通知我们几个分数线接近录取线的学生回校复读,还免去了高昂的复读费。
可能学校也有点替我们可惜。
要知道那年月,高考确实很难考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的真算“天之骄子”。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年高考,我们学校作为县里(那时建制还为县)最好的高中,毕业班一共九个班,唯有一个文科生考上了。录取率仅为450分之1。
很幸运,次年高考,我考上了。
网友评论